江南时报讯 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双庙村是典型的拆迁村,因毗邻工业园区和城乡建设需要,原有的13个自然村1000余户村民中,已有11个自然村900余户拆迁安置在外。拆迁后,群众回村办事距离远,服务半径过大,且多数老年人对本村乡土情结较重,融入新小区存在一定困难,为帮助外迁党员融入迁入地、便利老年党员群众办理业务,双庙村党总支主动延伸党组织服务触角,以外迁群众相对集中的正明家园安置小区为试点,探索建立“网格驿站”,“零距离”服务外迁党员群众。
一、延伸服务窗口,共建特色“微阵地”
双庙村依托正明家园安置小区公共区域打造“网格服务驿站”,设置安置区党群服务窗口以及法律服务窗口,打造“小秘书”服务点,全科社工和党员、居民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定时定点到服务窗口轮值接待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服务代办,外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业务、进行咨询。同时,将网格服务驿站作为双庙村党总支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前哨站”延伸便民服务窗口,定期开展议事协商,协调解决外迁群众在搬迁入住、邻里矛盾等方面的问题。驿站落成以来,收集到民情民意28条。
二、深耕精细服务,打造便民“微服务”
“微阵地”聚人气,大力推行“党建+代办”,引用社治理念,实施亲民化改造,配齐1个法治图书阅览室、1个居民议事区和1个综合服务区,为居民打造网格驿站。在此基础上,向驿站派驻协管员,发动党员、法律明白人成为安置区治理的骨干,广泛推行预约服务、代办服务等新模式,截至目前帮百姓完成预约代办服务12件,涉及保险、医保卡、法律咨询等事宜。为办事群众主动提供爱心药箱、失物招领、免费阅读等服务,让便民服务更贴心、居民更暖心、社区治理更舒心。
三、助推共建共享,办好群众“微实事”
打造居民“找得到、叫得应、起作用”的平台。“网格驿站”建立后,对安置区域内原双庙村村民、党员、困难群众等信息进行了细致摸排,建立“两委”干部定点联系制度,每名“两委”干部至少联系10名党员、30户群众,并向联系对象发放“联心卡”。围绕社区治理,成立信访来访接待室,接待群众来访33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3件。以群众多元需求为导向,开展“党建引领阅读,书香砥砺初心,法治沁润民心”党员读书会、重阳敬老、健康义诊、冬至慰问、法律服务、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外迁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多元化、人性化、精细化的便民服务。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