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推“政产学研用”融合 力促新科技“生根发芽”
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分会启幕
2023-09-11 16:5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姬传涛  
1
听新闻

  9月11日,由中南大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无锡市人民政府指导,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共无锡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宜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管委会、宜兴市官林镇人民政府承办,江苏省材料学会、中南大学无锡校友会、中南大学知识产权中心、上海芯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第二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分会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会议正式拉开帷幕。

  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成,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中南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党委书记赵志强,无锡市科技局局长赵建平,中南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李启厚,中南大学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主任余文武,江苏省材料学会秘书长强星,宜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峰,宜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钱怡,宜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金磊,宜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官林镇党委书记陈卫能,上海芯聚实业集团董事长汪妹玲,中南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龙军,中南大学学校办公室秘书张志,中南大学科技园及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主任伍晓赞,宜兴市政协党组成员、发改委主任钱西元等近300名领导和嘉宾参加了此次大会。

  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介绍,近年来,宜兴坚持以“政产学研用”全方位协同创新,助推产业转型、构筑发展引擎,在江苏率先设立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专职单位,与国内42家高校院所全面建立合作关系,推动超95%的规上工业企业与大院大所紧密“联姻”,先后承担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7个、位居全省前列,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迈上快车道。

  校地院企携手、开辟科创成果转化新空间,政产学研协同、激发产业转型发展新动能。封晓春表示,本次大会的一系列活动是政产学研用各方紧密协作、共赢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以新项目、新平台赋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行动,必将为宜兴打造国内领先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夯实支撑和保障,也必将为无锡构建“465”现代产业集群提供支点和引擎。在下阶段的工作中,宜兴市委市政府将充分发挥新材料产业园引项目、强创新、促转型的重要作用,深化强链补链延链,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全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

  本次大会上,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官林镇人民政府镇长刘杰对新材料产业园作了详细推介。据了解,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坐落在宜兴市官林镇,于2009年获批成立,耗资17亿元。今年5月,园区成为全省第一批认定复核通过的化工园区之一,9月又成功入围全国第六批“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期)单位”候选名单。该园区是江苏省重要的涂料生产基地,现有化工企业21家,2022年园区工业产值230余亿元,税收达5.6亿元。

  作为政产学研用合作的重大平台和重要支柱,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交通区位优越、产业优势明显。园区立足高点定位,产业规划提速升级,按照“以空间换时间”的思路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高效规范运行,并不断完善基础配套工程。目前,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在拥有宝贵的土地资源、雄厚的产业资源和优质的科创资源基础上,秉承“亲商、安商、富商”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做优营商环境。

  高校和地方“挂钩”,创新技术与产业资源对接,校地共推产业建设、共谋变革发展。大会上,“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宜兴分中心”“中南大学无锡校友会”“江苏省材料学会—宜兴新材料创新中心”相继揭牌,“全固态电池研发生产项目”“钠离子电池研发生产项目”等4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落地。

  与此同时,位于宜兴官林的芯聚·鼎芯智谷也在本次大会上开工启动。该园区占地297亩,重点聚焦高端设备、集成电路、智慧能源、环保、数字经济等产业,推动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生态化发展。“汽车智能化电子项目”“生物科技研发生产项目”等5个科创项目正式入驻,“日本先端技术株式会社”等6家企业签约芯聚集团EVO-LINK产业生态服务平台。

  另外,本次大会还举办了政产学研合作主旨报告、新能源等行业发展分享会,以及相关项目路演等活动。

  据悉,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是江苏科技创新的一大盛会,本次大会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赋能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共为期两天。作为地方园区系列分会之一,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分会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会议紧紧围绕“政产学研用”,针对园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创新发展需求,加快推进高校学科创新要素与地方产业资源有效对接,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在宜兴落地生根,助力宜兴市新材料产业园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跑出“加速度”、实现新跨越。江南时报记者 姬传涛

标签:宜兴市;新材料产业;中南大学
责编:姬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