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进课堂,开启学习新“视”界
2025-05-20 16:5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相黄萱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当AI遇上三尺讲台,知识传授不再拘泥于单向灌输,而是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之间的多维互动。在相城区黄桥街道,多所校园解码“AI+教育”多元场景,人工智能正在为传统课堂注入变革基因。

  近日,在相城区“AI在教学中应用案例评比活动”和“AI+”创新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苏州大学相城实验小学、黄桥中学、黄桥实验小学分别取得了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

  解锁教学新可能

  在苏州大学相城实验小学的体育课堂上,王老师利用Deepseek生成歌词,通过Suno定制主题曲《筑梦》,借助Tunebat分析144BPM节奏,智能输出动作框架。体育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球专业优化动作,用AI技术精准划分节拍助力教学,实现“定制音乐——智能动作创编——高效教学落地”的实践范本。

  点亮师生新思维

  黄桥中学的孙老师在英语写作单元“My Hometown”教学实践中,以英国海滨城市布莱顿的范文为例,通过Diffit生成分层文本,结合3D动态效果解决英语范文枯燥、晦涩的难题。

  课后,孙老师还通过Kahoot游戏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并用“2星1愿”互评法促进学生反思与合作,帮助学生掌握用英语描述家乡的语言技能与逻辑结构,激发其学习兴趣。

  课堂焕发新生机

  黄桥实验小学冯老师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一课中,通过文小言定制、音频,运用豆包、腾讯元宝等整合全球“中国制造”动态案例,构建覆盖衣、食、住、行的全景化素材库,让课堂出新出彩。

  在苏州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研讨活动中,冯老师借助VR带领学生“漫步”空间站,用3D建模拆解高铁核心技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感官体验。此外,还借助智能问答系统实时解答学生疑问,动态调整教学节奏,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引导,显著提升课堂参与度与知识吸收率。

  当前,“AI赋能教育新生态”的理念,还延伸到了幼儿教学领域。黄桥中心幼儿园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支点,尝试“AI+绘本创作”,教师引入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辅助幼儿故事构思,运用图像生成算法将文本转化为可视化场景,同时结合语音交互系统优化叙事结构。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以“智能协作者”角色引导幼儿展开联想,通过开放式提问促进儿童思维发散,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堂活、教研深、评价准,“教”与“学”的边界正在重构。下一步,街道将继续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促进人工智能推动传统教学,向个性化、交互化、智能化转型,赋能教育新生态。  相黄萱

标签:教学;实验小学;人工智能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