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汇社区“蓝马甲”携手居民共筑电动车安全防线
2024-03-29 15:1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朱伟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为深刻吸取南京雨花台区“2·23”亡人火灾事故教训,3月起,苏州工业园区青年汇社区组织网格员巡查小区电瓶车集中充电场所。

  “一定不能把电瓶车存放在单元门口、楼梯间或者推入楼内充电。电瓶车一旦起火,浓烟不仅会阻碍视线、影响呼吸,高温烟气还会灼伤人,同时也会封堵建筑的安全出口、逃生通道,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社区网格员吴斌呼吁道。在每次巡查时,他都会与物业一同提醒居民不要违规充电、停放电瓶车,如发现以上行为可及时联系物业公司或拨打社区电话反映。

  因全国各地由电瓶车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社区及物业纷纷出招,大力整治电瓶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吴斌通过日常巡查,对辖区内的电动车停放和充电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和记录。利用对社区地形、居民习惯的了解,能够及时发现私拉电线、违规充电等现象,并记录下具体的地点、时间和相关情况,为后续的整治工作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在一次电瓶车充电桩整改中,他发现,集宿区7幢架空层的充电桩属于非团标,不符合规定,因此马上整理材料上报街道,并通知物业立即整改,暂停该架空层充电桩的使用。

  目前小区已设置了电瓶车集中充电处,并在单元口张贴通知“禁止电瓶车出入楼房”,为了预防电瓶车进入电梯,小区电梯内加装了摄像头,还有通过监控及时劝阻居民推车进楼入户。居民能守规停放,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增强。

  目前难题,网格员、物业只能劝阻没有执法权。走访中,网格员遇到两例电瓶车“飞线充电”的情况。面对吴斌的询问,违规市民称,“晚上都把车停在充电棚,中午时间短,来回到车棚不方便,我就在商铺前充一会儿。”另一违规市民则无奈地表示:“物业公司确实提供了充电场所,但不负责看管,车丢了算谁的。”针对这类情况,他将此类问题反应到社区和物业。目前,物业已对损坏的摄像设备全面整修后恢复使用。

  吴斌表示,整治工作并不是一次性的,社区网格员需要定期对社区的电动车停放和充电情况进行复查,确保整改效果得到持续巩固。同时,参与到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中,比如推动社区设立专门的电动车充电站点,配备灭火器材,并定期组织消防演练,让居民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应对突发火情。

  社区网格员在电动车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们不仅是信息的搜集者和传递者,更是教育宣传的先行者和整治行动的协调者。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动车充电引发的安全事故,为构建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作出积极贡献。(朱伟)

标签:电瓶车;充电;电动车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