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新时代需求下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基层治理的阵地和服务群众的重要空间,承载“共享空间”“公共客厅”的属性,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精神文化生活的活动场所。因此,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锦塘社区将撤离政务服务功能后的一站式大厅,通过合理规划配置,打造成集党群沟通、社区协商、文化交流、教育服务、公益志愿、需求对接为一体的全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邻里客堂”,以满足居民了解公共事务、享受便民生活、参与社区治理等需求。
“邻里客堂”建设,让服务更“用心”
锦塘社区以居民邻里融合为导向,将原有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邻里家门口的党建阵地“邻里客堂”。“邻里客堂”推行“邻里党建”模式,常态化开展“组团式”“共建式”服务,实现阵地、人员以及功能的同步下沉,增强党建“邻”聚力。
“邻里客堂”阅读角设置了党员先锋书架以及“红色管家”志愿者窗口,带领社区“同心圆”志愿者团队,协助搭建社区治理互动平台,参与社区协商、代帮办等具体事项,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融合”的志愿精神。社区还充分利用“邻里客堂”共享空间开展了青年名嘴讲坛、银发老干部宣讲、“四敢”主题展览等活动。另外,锦塘社区在共享空间还为辖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设立了“暖心驿站”,提供临时休息的场所,并放置了便民工具、雨伞、饮用水、手机充电、应急药等,让两新就业群体感受到爱与温暖。
社区协商帮扶,让治理更“暖心”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贯彻落实“推进五社融合、关爱一小一老”,完善社区治理体系,“邻里客堂”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将社区“一站一亭一协商”落地于“邻里客堂”,做到议事协商“一条线”;需求、责任、项目、成果四份清单“一本账”;组织、引导、服务、关爱群众“一条龙”,进一步打造“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社会治理形态。
锦塘社区还遵循“居民事事是大事”的原则,设立了“微心愿”墙收集居民的需求,并按照社区牵头,红色管家带领居民志愿者和其他共建单位齐参与的方式来认领帮助居民实现“微心愿”,引导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汇聚社区“微力量”。“微心愿”墙上最引人注意的是一行歪歪扭扭的小字——“我想要找一个老师帮我补习一下作文”,而这个小小的“微心愿”已经被社工室、社工站认领成立了专门的个案帮扶。每周末,这个小女孩都会在“邻里客堂”补习作文,收获了属于她的小确幸。
多元文化共享,让教育更“走心”
“邻里客堂”设置了居民家门口的图书馆,采用线下、线上多种方式,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居民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教育服务,创造了一个不受时间、地点、年龄限制的全民教育场景。“有声图书馆”让忙于工作的青年人随时随地扫码聆听世界名著;读书沙龙活动,居民们在互动交流中营造热爱读书、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由苏大志愿者和园区开放大学的老师打造的公益班,让孩子们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丰富有趣的课堂;依托“妈妈的灶屋间”志愿者团队,联合专业社会组织打造“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融合活动,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了邻里融合。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团体与活动,“邻里客堂”把精神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锦塘居民的心中,让“勤学”的风刮到锦塘的每一个角落。
目前,锦塘社区“邻里客堂”已经开放使用一个多月,来过的居民都纷纷表示:“不仅空间更敞亮了,功能也更多了,服务也更贴心了,大家有空的时候都愿意多来坐坐。”
升级改造后的党群服务中心“邻里客堂”在功能设置、场景营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出“被看见能参与共创造”的“共享空间”。后续,锦塘社区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人为本”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治理方式,让居民有归属感、有参与感、有成就感,不断推动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
通讯员 周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