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9月24日,江苏昆山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2021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将在10月28日至11月17日隆重举办。活动以“戏曲的盛会 百姓的节日”为宗旨,以“汇中国百戏 展戏曲新颜”为主题,将组织“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优秀剧目展演”演出,举办“天下第一团”表演英才传习班,开展昆曲主题系列活动,旨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戏曲的盛会、百姓的节日。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
“我们于2018至2020年在江苏省昆山市连续成功举办3届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3年内将全国348个戏曲剧种的经典剧节目集中到昆山进行展演,对这些剧种的生存状况进行全方位展示。”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表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持续打造,“百戏盛典”已经成为全国戏曲剧种院团大汇聚、大展示、大交流的平台,已经成为昆山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恰逢昆剧传习所成立100周年、明代戏曲大家梁辰鱼诞辰500周年和昆曲入遗20周年,今年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具有特殊的意义,名家云集,亮点纷呈。
衡量一个剧种发展得好不好,主要看是否能有一代又一代优秀表演艺术家不断涌现,这其中,“人”的因素又是最重要的。与往届相比,本届盛会聚焦人才培养,让领军人才、表演英才、编剧人物同台亮相。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实施“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从全国评选出34位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包括京剧的田磊、张建峰、史依弘、王艳,昆曲的施夏明、由腾腾,越剧的蔡浙飞、郑全,黄梅戏的程丞、余淑华等。平均年龄不到43岁,有22人获得过“三大奖项”,其中梅花奖21人、文华表演奖4人、白玉兰奖2人。今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开幕式将举办“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汇演”,活动期间举办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优秀剧目展演,既让不同剧种相互映照,也让不同剧种的领军人物跨界交流。同时举办“天下第一团”表演英才传习班、“新时代戏曲编剧人物”学习采风实践活动,为全国戏曲传承发展和人才培养持续发力。
本届盛会舞台上,经典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将同场竞技,各放异彩。2021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将演出7台大戏、12台折子戏组台。既有传统经典剧目,如昆曲《白罗衫》、京剧《长坂坡·汉津口》《凤还巢》、黄梅戏《罗帕记》等;也有新编历史剧,如越剧《陆游与唐婉》、粤剧《白蛇传·情》等;还有戏曲现代戏,如豫剧《朝阳沟》、吉剧《江姐》等。此外,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还带来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现代小戏,如漫瀚剧《恩情》、祁剧《昭君出塞》、贵州花灯戏《打娘舅》、赣南采茶戏《补皮鞋》、藏戏《卓娃桑姆》等。这些精心安排的剧目,力求传统戏、新编戏、现代戏交相辉映,充分凸显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的活动宗旨,共同谱写盛世梨园的精彩华章。
活动期间,将推出“看百戏游江苏”系列活动,精心策划“游大好昆山,品大美昆曲”“游水乡景,忆两岸情深”“游长三角,品戏曲魅力”“游风雅地,享国风风情”“游江苏景,赏自然美韵”5条旅游线路,覆盖上海、南京、无锡、南通、扬州、昆山、浙江嘉善等地。昆山还将举办昆曲主题系列活动,游古镇、听戏曲,感受江南文化、品味戏曲之美、乐享文化生活,充分展现“以文彰旅、以旅促文”的初心使命。
昆山是一把精美的折扇,一面是经济,一面是文化。百强县龙头昆山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扛起“昆曲故里”的使命担当,坚持守正创新,昆曲保护传承取得喜人成果,先后获评“中国昆剧艺术促进奖”“中国民间艺术(昆曲)之乡”。自2018年开始,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昆山连续三年举办,先后组织全国348个剧种以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在昆山实现“大团圆”。开展201场演出,网络直播观看量超1.5亿人次,新浪微博累计阅读量超7.2亿次,抖音播放量超4.2亿次。今后,昆山将借盛典活动东风,加强戏曲人才培养,助力不同戏曲剧种交流互鉴。同时围绕 “江南文化”品牌塑造,提升“百戏盛典”与“城市品质”美誉度。
昆山全面统筹、强化保障,创新保护发展机制。制定昆曲发展五年规划,推进昆曲艺术与城乡经济、江南文脉、全域旅游、城市风貌协调发展。“以昆曲艺术普及带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项目,列入文旅部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昆山设立江苏首个县级戏曲类基金会“昆山昆曲发展基金会”。昆山持续推进“昆曲+”赋能文旅产业,建成“江南·昆曲小剧场”21家,加快建设昆山中国戏曲博物馆。(孟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