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日,在苏州市胥江岸花园小区,一间新建的小房子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受到居民们的青睐。房子里究竟有什么?原来,它是“亲水吴门”定制版清洁屋,专门用于小区垃圾的集中分类投放。
早在今年7月,小区定点垃圾分类撤桶后,业主们争议不断。随后业主们先后提出了各种关于“垃圾房”建设的合理化建议,最终也都被现实否定。“建与不建”“建在哪合适”再次成为业主、物业及社区之间争论的话题。
为建设好这座“小房子”,让居民能接受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吴门桥街道新康社区不定期走进该小区,向居民们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新康先锋连、新康网格、社区团支部以及社会组织等强强联合,不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垃圾分类站岗等工作,通过党员先锋带头,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协作,开启 “陪伴式”模式,不厌其烦地向居民宣传清洁屋的功能和作用,使得居民从一开始的“不分”到”会分”,直到如今的“主动分”。在一次偶然的垃圾分类检查中,业主、物业、社区三方终于达成共识,原先备受争议的垃圾房建造地址终于敲定。经联合策划、测量、设计、绿化移位等铺排,垃圾房实现“华丽转身”,正面卷帘门朝向小路,背面精心设计,打造成为居民喜爱的“打卡地”,从一开始的“是非地”转身变成了小区一道高颜值的“风景线”。截至12月初,新康辖区内“三定一督”垃圾分类工作已逐步走向正轨。
自今年6月1日《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社区克服了人口多、小区多的重重阻碍,陆续在公园天下、金帝名苑、西环新村、桐馨苑、胥江岸花园、苏福路、柳家浜以及日前正在开始的新康花园小区实行了垃圾分类。半年多以来,在社区党委、先锋连、网格员、团员及志愿者们的同心协力下,从酷暑到严寒,从公园天下的试点小区到如今逐步实现的7个小区,新康社区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接下来,社区还将有序推进此项工作,从临时点位到建设清洁屋,垃圾分类正逐步精细化、人性化,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和投放正确率。 谢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