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8月6日下午,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胥虹社区党组织为民项目“幸福胥虹·百姓舞台”联合社区团支部、关工委组织的“苏绣制扇”活动现场,老少居民齐坐一堂,在老师陈章婷的讲述和指导下,了解了刺绣以及团扇的前世和今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了非遗的魅力。
“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清风任动生,娇香承意发。”1500余年前南朝梁武帝萧衍所作的这首诗歌,很好地描述了被女子用以遮羞的团扇,将女性的柔美描述得淋漓尽致。活动开始,陈章婷老师以一首古诗引发了大家的兴趣。“大家知道一面团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吗?”随着老师的一声提问,来自新苏师范附属小学的任予悦同学快速回答道:“我知道,是刺绣!我国刺绣的种类有很多,最出名的有四种……”
“我很喜爱这种非遗传承活动。现在大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家家都很少碰针线了,以前我们经济条件差,衣服破了不舍得丢,经常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然后还会留给家里的弟妹穿。如果谁能将破损处缝补好看,就会让大家特别羡慕,因为即使是贫穷年代,大家也同样爱美、追求美。所以看到社区在家长群里发布的活动通知,我就给自己报了名,找一找当年的感觉。”76岁的退休老师华明珠笑着说。
学士中心小学牛永康同学的父亲牛健亮则表示,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首,经常被选为国礼出现在国际舞台,作为一名苏州人,他特别的骄傲。虽然儿子学业很紧张,但他还是坚持多给孩子报名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希望儿子能从中学到做任何事都要有刺绣匠人那样严谨求实、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每次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一发布,名额很快就会被居民抢光。随着大家物质生活的极大提升,社区老少居民都越来越重视提升精神生活的品质。近年来,我们胥虹社区充分利用辖区所拥有的盘门红文艺轻骑兵大舞台、民间收藏馆、健康生活广场、舞蹈室等文化阵地,成立了舞蹈、合唱、戏曲、乐器表演、昆曲、收藏等众多草根文艺团队组织,社区各活动室从周一到周日几乎排满了文艺团队的排练行程和文化活动,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广大居民在精神上越来越富足。”胥虹社区党委书记缪路华表示。胥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