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收到两面锦旗 背后故事温暖人心
2020-05-26 18:54:00  作者:徐鸣悦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日前,在吴门桥街道办事大厅,60多岁的刘阿姨(化名)拿着锦旗一遍又一遍地向街道计生条线工作人员陈颖表达着感谢。

说起刘阿姨的事情真可谓一波三折,春节前夕,刘阿姨来到街道计生窗口求助,声称自己离异,有一个独生儿子是伤残人士,想申请计生特扶金,陈颖按照惯例告知刘阿姨提供相关材料就能办理。但刘阿姨表示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残疾证自己都没有,申请所需的核心材料都无法提供,陈颖意识到阿姨似乎有什么隐情,于是赶紧停下手头工作,耐心倾听询问了老人的具体情况。

刘阿姨2002年就与丈夫离婚且唯一的儿子也判给了父亲,独生子女证等材料也一并被前夫拿走,而儿子的残疾证申领、签发信息均在父亲户籍地,刘阿姨所在社区根本无法掌握核实,仅凭一纸离婚协议书也不符合办理条件。在社区让老人先去男方户籍所在社区协商调取儿子的残疾证档案,对方回应时间久远,且不再是法律夫妻关系,涉及对方隐私无法提供后,老人来到街道求助。老人不停地诉说着解释着,虽然陈颖是新苏州人并不能完全听懂,但她感受到老人的委屈和愤怒。老人无意抱怨了一句,“他(前夫)在户籍社区该享受的政策早就享受到了,为什么我不能?”听到这句话陈颖似乎找到了突破口,如果老人前夫申请过特扶金,那顺藤摸瓜从前夫申请的档案中说不定就能找到老人需要的材料。陈颖连忙请示区里能否帮忙协查档案信息,并安抚刘阿姨回去等消息。

经过查询,刘阿姨前夫在2007年就已经申请了特扶金,档案中有儿子的残疾信息,至此,老人申请特扶金的最核心材料已证实。陈颖按照办理流程逐级附全申请材料,并为刘阿姨审核情况及需跨年度补发金额核算情况进行了说明,最终成功帮助刘阿姨申请到特扶金,并补发了13年的特扶金共53040元。

殊不知,就在同一天街道南环联合工作站也收到了一面锦旗,这又是怎么回事?4月27日,姚淑怡一如往常在工作站窗口办理住房保障业务,这时一位阿姨上前问道,“社区书记办公室在哪里?我有些事情要反映。”姚淑怡一听连忙起身接待,询问阿姨有什么事。由于戴着口罩,姚淑怡并未认出这正是4月初来她窗口办理过住房保障业务的董阿姨。董阿姨见她如此紧张,笑哈哈地拿出锦旗,拉起小姚的手,“我呀,就是要反映你的事情,专程赶来谢你的!”

姚淑怡顿时愣住了,心里冒出了一堆问号,自己没做什么事情呀?经董阿姨提醒才想起了当时的状况,当天阿姨独自一人来到窗口办理住房保障的业务,办理业务时需要填写几份申请表格,姚淑怡见阿姨写字一笔一画十分费劲,还不停地向她抱歉,姚淑怡连忙表示没事没事,慢慢来,不着急的。“真不好意思哦,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没上过学。75岁了,只有自己名字写得还算利索。”阿姨解释道,听到这一情况后小姚想都没想直接拿过了表格一边询问一边帮助阿姨填写了相关信息,最后与她核对信息无误后由她签字认可盖手印。这整个过程在姚淑怡看来和她每天的工作没有一丝不同,所以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但她无心的举动却让董阿姨上了心,“我当时呀,就觉得心头一暖,这半个月我每天都在想怎么感谢你!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这面锦旗就代表了我的心。”事过半月,送锦旗时董阿姨想到当天的事仍然很感动。徐鸣悦

标签:阿姨;锦旗;老人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