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良好的成长,是全面而有个性的生长,是个体生命潜能的触发,是不断层的、持续的过程。小学生学业负担较轻,常常感到成长是快乐的,学习是轻松的。初中,由于学科专业化、综合化程度加深,面临升学选拔,能力要求更高。几乎所有跨入初中的孩子,都面临挑战。重视小初衔接,缓解小初“断层”,4月29日下午,苏州市阳光城实验小学校开展“学校提质措施之‘小初’融合教育研讨”,学校邀请苏州市第十六中学“英华班”五加四项目语、数、英任课教师来该校针对学科特点,一共分了三个专用场馆,针对年段要求不同点及如何做好“小初”衔接教学等方面开展讲座与交流,为建构可持续“成长链”,开发校本“小初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来自苏州市第十六中学的三位一线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讲座内容针对性强,通过教学实例,练习要求分析,解惑答疑交流,让老师们受益匪浅。其中,葛月琴老师就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的区别为切入点,为阳光城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量身定做了“小升初语文的衔接攻略”讲座。葛老师强调了六年级的学生应该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和储备,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中学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第十六中学的杨欢老师的“小学数学如何无缝对接初中数学”的主题讲座,从知识点的衔接、学习方法的衔接、数学出卷命题等方面讲述了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差异与联系。并且还为小学数学提优补困提供了一定的方向。还有周思越老师就“小初衔接方面的一些思考”为主题,和阳光城实验小学的英语组老师进行了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周老师着重和老师们分享了英语学习五部曲,介绍了小学和初中在英语学科考查方式上的不同,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周老师给大家展示了关于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在如何布置课后作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本次教研活动融合了两校的教育智慧,为苏州市阳光城实验小学探索提升衔接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中小学衔接教育的有效性,实现教育共生,为真正转变学校语、数、英学科教师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相当的作用。金筱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