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日通过聆听南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封春晴在南通市委党校2023年春季学习主体班开班典礼上讲授开学第一课《激扬“四敢”精神 砥砺奋进新征程》,以及开展的以“干部敢为”引领南通高质量发展的结构化研讨,我深有感触,原来“四敢”精神一直根植于我们的发展中。
培根铸魂,干部敢为在困境中谋发展。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下原,囿于时代和交通等原因,经济发展非常落后,人民群众比较贫苦。但是下原人民不愿意向命运低头,1974年10月教师谢海林和业务员仇士民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率先冲破体制的束缚,勇当创新创业的先行者,开办了如皋第一家校办企业——原中玻璃厂,聘请两名高中生杨德才、冯德勤为技术员,下原镇医疗器械产业从此拉开了序幕。他们四处参观学习,刻苦攻关技术,推动原中玻璃厂成为国内第一家掌握一次性注射器、杜瓦瓶、采血针三大生产技术的工厂,迅速实现了迅猛发展。1975年下原进圣村党支部书记蔡子明受原中玻璃厂启发,为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带领群众创立了村办企业——镇东玻璃仪器厂。建厂初期因技术贫乏,一度亏损运营不下去,蔡子明书记多方打听后三赴泰州聘请技术师傅黄龙英,三次诚挚登门拜访终于感动了黄师傅,从城里请来了专家,实现了企业产品升级突破,迅速扭亏为赢,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这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下是不可想象的,正是他们不甘下原人民生活困苦,坚持人民至上敢作敢为,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发展的精神体现。
敢为人先,群众敢首创勇吃第一只“螃蟹”。1985年村民洪厚全看到医疗器械销售的前景,申领了如皋首个玻塑制品生产个体户营业执照,走出了下原医疗器械营销的先河,这是群众敢首创精神的充分体现。从此下原医疗器械营销团队如雨后春笋开始遍布全国。凭着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和永不言弃、执着坚守的恒毅精神,在全国医疗器械行业范围内赢得良好口碑,与全国各大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逐步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喜人局面,成立了300多家营销公司,3000多名下原儿女参与的营销团队。期间下原医疗营销儿女多次凭着他们遍布各地的人脉关系互相帮扶、团结协作,多次帮助国内医疗机构打破国外封锁,采购先进的医疗设备,助力国内的医疗水平迅速提升。我想正是这群下原的弄潮儿坚持的自信自立,敢于首创,走出了致富发家的新路子。
创新作为,企业敢干在发展中谋突破。1983年,随着市场需求的转变和群众对于产品性价比的要求不断提升,纯粹的玻璃制品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原中玻璃厂的经营日益困难。为了更好的发展,原中玻璃厂、平潮油厂和通州粮食局合资创办了南通三友塑料制品公司,研发了当时基本靠进口的玻塑材料的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企业再次浴火重生。随着迈入21世纪,《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颁布施行,下原的二十多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面对高标准的管理条例要求,迅速转变思路,纷纷投巨资改建标准化无菌净化车间,转型升级适应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了升级换代,以高分子材料替代了原来的低端材料,研发了100多种高分子材料产品。主动创新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使下原医疗器械产品再次腾飞,在国外市场也有了一席之地。我想这正是企业的敢想敢干,坚持问题为导向进行的一次变革。
敢于担当,地方敢闯为发展保驾护航。下原政府于2007年积极助力成立如皋医疗器械商会,并于2010年迁回下原。2011年9月下原政府依托下原医疗器械产业园成立下原镇科技创业中心,2012年为主动顺应产业规模化、发展集中化趋势,努力打造了全市医疗器械统一承载平台。2014年7月下原镇科技创业中心成功获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3年3月31日更是传来了好消息,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发文拟备案下原镇科技创业中心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随着国际国内医疗器械形势的变化和医疗器械准入制度的改变,下原镇党委政府致力于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积极打造高标准高水平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挂牌成立医疗器械总部大楼,建立科创园重点培育以医疗器械为主导的大健康产业链项目。2022年2月“从善医械,红色赋能”医疗器械产业党建联盟在下原正式成立。围绕“战略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注重实效、共同提高”的理念,促进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信息互通与资源整合。同年推动富皋万泰、上药控股和下原建设共同出资成立上药原康医疗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依托上海医药集团完备的进销存管理体系建设医疗器械智能共享仓库,为下原的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企业进一步集聚发展保驾护航。我想这正是干部坚持守正创新,地方敢闯的一种体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我想我们下原儿女正在矢志不移的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文/曹慧华 图/蒋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