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谈起水稻,我们总想起袁隆平;说起疫情,我们总想到钟南山;但说起南通农商银行恒兴支行,那标志性人物,绝对是恒兴的“小顾”——有着30多年工龄的老党员顾祝成。
随着时间的流逝,1963年出生的顾祝成,已经从青春洋溢的小伙子变成满头白发的老顾了,但是客户依然喜欢叫他小顾。消瘦的身躯,硬朗的身体,同事们笑称他是“硬骨头”,也正是他带领恒兴支行啃下了诸多“硬骨头”。
攻克用信的“硬骨头”
为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增强信贷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总行推出了“飞鱼好贷”。刚开始的推广阶段,由于长期没有贷款业务,此项业务在恒兴无人问津。老顾主动找到村干部,要到了恒兴周围土地承包商户的联系电话,与行长一个个打电话沟通联系,收集资料,顺利完成了前期授信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大棚户因购买机器资金短缺,使用了这份闲置资金,实现了零的突破,产生了带头示范作用及商圈效应:土地承包金不够了,购料资金短缺了……承包户们都开始用信了,顾祝成也啃下了用信这块硬骨头。
攻克社保卡的“硬骨头”
由于其他银行前期开展过社保卡代发业务,通州湾的社保卡业务拓展举步艰难,成为一个“硬骨头”。顾祝成多番了解周围情况,发现闸东村的社保卡还没有更换为其他银行社保卡。于是他赶忙联系闸东村书记,开展业务营销。
刚开始,村民们都怕麻烦不愿配合,但是他凭借人脉资源,多次拜访,终于谈下闸东村社保卡更换业务。全行人员利用休息天,加班加点,两天时间就完成了200多张社保卡业务。
攻克整村授信的“硬骨头”
为深入推进扩面强基,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总行要求对所在辖区所有的村镇进行整村授信,收集各行政村内农户家庭户籍编号、家庭人口数、家庭主要劳力、家庭收入等信息,确保所有农村居民家庭信息100%收集到位。面对浩大的工程,顾祝成更是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与村委会紧密联系,多方面了解农户,把握风险点,顺利完成整村授信的推广工作。
时代在召唤,社会在进步。虽然在电子银行操作方面有所欠缺,但自身资源丰富以及善于团结合作是老一辈农商行人的优良品质。作为南通农商银行恒兴支行的标志,老顾敢为人先、攻克难题,恒兴的“硬骨头”成为当之无愧的领航人。
(胡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