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如何将荒地变为宝地?日前,记者在如皋市长江镇海坝社区休闲公园里看到,小桥拱立亭台优雅,居民三五成群悠闲散步,凉亭内老少欢聚谈笑风生,健身区矫健老人强身健体……或许你不知道的是,眼前这片兼具“都市风情和田园风光”的公园一年前竟是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荒地。
“荒地”变“宝地” 社区百姓笑开颜
海坝社区休闲公园位于春江花苑七期南侧、长江镇卫生所北面、丰泽路西侧,河面绿波粼粼、河中荷叶田田……2019年,石红兵被调到海坝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上任初期,在一次排查摸底的时候,发现这处荒地“脏乱差”,社区居民也多有抱怨。“这里之前是一个健身广场,占地面积约22500平方米,因无人管理杂草丛生,造成了资源浪费,我就想将这里改造一下。”有想法就去落实,在村两委会会议上,石红兵提出了改造整治社区公园的设想和方案,得到两委会的一致认可和同意。
经过一番大力整治,“变身”后的公园道路平整,环境整洁。公园内还增设了三座休闲凉亭,两块休闲健身场地,以及数张大理石石凳,公园入口设置了四级垃圾分类亭,广场的西南方向新建了一座现代化公共厕所,并实现了休闲公园监控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改善景观湖的水质,石红兵特地请教了有关专家实地指导。“当时河里面是死水,我们从南边通了一条600米的管道,与外面的河道连接,让死水变成活水,另外,我们采购了80多株睡莲以及狐尾藻用于净化水质,目前该景观湖水质大幅度改善。”石红兵说。
“现在的公园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看着很舒服,我每天都会带孩子来公园散步,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对于建在家门口的休闲公园,附近的居民也是纷纷称赞。
“移风易俗”除陋习 文明新风进社区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自要求以来,海坝社区持续聚焦婚丧喜事中讲排场、比阔气的陋习,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风貌和乡村的社会文明程度。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我们社区的经济水平也大有提高,但伴随而来的问题就是居民虽然淳朴,但陈规陋习依然存在,精神文明建设严重不足。居民的日子再富裕,乡风不好也是白搭。”石红兵说。
公园改造前,旁边有一处土地庙,居民做白事时就会在广场上烧纸钱,直到现在地面仍能看到斑驳的痕迹。今年来,海坝社区以公园为载体,持续推动移风易俗,丰富居民的休闲文化生活。每天晚上六点多,周边的居民就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广场上,或带孩子散步,或来这里健身。公园中心广场上熟悉的广场舞旋律响起 ,居民们伴随着动感的旋律,排好队形,在欢快的音乐中,大家个个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笑容,她们用灵动的舞蹈,舞出了自信,舞出了幸福生活。广场西侧的凉亭前大伙儿整齐地跳着健身操,还有的居民自发组成了小乐队,和谐的乡村新气象、新面貌正在呈现。
如今,海坝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公园已经融入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悄然成为社区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风尚。
“公园效应”成效显 助推乡村振兴
海坝社区休闲公园不仅为居民们提供了交流、休闲和文体的场所,而且为社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建成后的公园对包括餐饮、娱乐等在内的整体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社区的居民变身“园艺工人”、“园容工人”,促进了再就业。“自从公园整治以后,来散步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了,现在我们超市的生意也一天天好了起来,营业额也在一天天的增加。”位于广场南侧的超市老板乐呵呵的说道。
公园的四周安装了灯带,实现了公园的整体亮化。公园亮化不仅给海坝社区带来了灵动和格调,也让夜间经济的潜力被进一步挖掘。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居民们汇集于此,随着地摊经济的兴起,公园内还特地规划出一处空地方便大家兼职摆摊,有卖小孩儿玩具的、有卖衣服的,生意非常红火。
“未来,海坝社区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程,公园周边会建立文化长廊、儿童乐园以及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用公园效应带动经济效应,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石红兵透露。(钱春妮 殷再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