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提起73岁的退休老教师路照年,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退休前,他是一名人民教师、文化传播者;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奋力奔跑,满腔热血,初心如始!
义务辅导13年倾情关心下一代
刚刚过去的暑假期间,花山村的孩子们在路照年的家中上起了免费的辅导班,学习语文、数学、历史、民俗文化等各类课程,度过了一个充实的暑假。在寒暑期和课后为孩子们授课,路照年已经坚持了13年。路照年原先是固城街道花山村何家小学的一名教师,19岁便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40多年来,他工作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带领一批批学生快乐成长,桃李满天下。2010年,路照年退休后,仍旧不舍校园,心系乡村教育工作。看到村里的孩子们常常整个假期都在看电视、玩手机,他决定无偿给学生辅导功课。暑假期间,学生路心怡一直跟着路照年学习各类课程,“路老师讲课很有趣,也非常有耐心,我们有不懂的问题都会去问他。”除了给孩子们授课和辅导作业,路照年时常给孩子们讲述各类民俗故事、非遗文化、历史人文等,以文化浸润童心。不仅如此,路照年还带着孩子们参观何氏宗祠,让他们对花山村的家风家训、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很喜欢到路老师这里听课,他给我们讲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特别是花山舞龙的故事,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更爱我的家乡。”学生何俊涛说。路照年告诉记者,退休后,能够陪伴孩子的成长,他感到很值得,每次上课的时候,看着可爱的孩子们,都让他很欣慰。
传承乡村文化显“银龄”担当
不忘初心,发挥余热,是路照年的真实写照。虽然已70多岁了,他总认为自己还有能力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再做点事,坚持不断学习,在花山村跳五猖、吴家组舞龙、路氏家谱编纂等方面勤耕不辍,为家乡文化研究利用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13年间,路照年走村串户寻访舞龙、跳五猖文化的传承人,查阅文书资料,写下诸多手稿,让花山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通过走访健在的老人、路氏后人,核对各家的史料,并经过多次修订,他终于完成了9本《花山路氏宗谱》的编纂工作,让良好的家风家训得到传承。花山村村委工作人员路有顺告诉记者,路老师退休后,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为花山村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对于自己忙碌的退休生活,路照年感到非常满足,他认为,即使退休,也要发挥自己的余热,只有实现“老有所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老有所乐”。接下来,他将继续发挥育人专长,并将家风文化、民俗文化融入课程中,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匠心育桃李,银龄守初心。几十年来,路照年用对工作脚踏实地、对学生真情实感、对社会奉献不计名利的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坚守初心,默默奉献,在乡村教育事业和乡村文化发展方面展现了“银龄”担当。在高淳区,像路照年这样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师德高尚、行为世范的教育工作者还有很多。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9月10日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让我们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最真诚的祝福!(马睿群 孔令谦 石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