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莉:以未成年人权益为“圆心”延伸履职“半径”
2023-03-13 23:1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江南  
1
听新闻

  由南京市文明办、宁波银行南京分行和江南时报共同推出的“青年模范”报道,今天推出的是浦口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张莉莉。

  从普通犯罪检察岗位调整至未成年人检察岗位,张莉莉迅速转变工作方法,用一堂堂声情并茂的法治讲座、一次次柔声细语地关爱慰问、一个个精心制作的帮教方案,传播司法温情与善意,让孩子们在法治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迷途”的孩子向光而行

  小磊(化名),是一名涉罪未成年人,也是一名父母均服刑在押的“事实孤儿”。在他15岁那年,因父母双双被抓,三口之家一夜间分崩离析,小磊也慢慢沾染了抽烟、喝酒、打架等不良行为,最终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而进入检察办案环节。

  小磊长期形成的偏差行为还能矫治吗?张莉莉认为,唤醒“偏航认知”是教育矫治的根基,她通过法治教育、联合训诫、亲情感召等方式,促使小磊反思行为的危害性和对今后人生的影响。张莉莉带领的帮教团队,更是为小磊量身定制了帮教方案,明确认知偏差、行为偏差、不良交友圈等关键“矫治”点。尤其是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和他结对帮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矫治干预和正向培养双管齐下。

  外婆年事已高又无力管束,如何给小磊创造更好的监护条件呢?张莉莉在小磊的成年亲属中进行评估,发现小磊的舅妈与小磊关系较为亲近,也有较好的监护条件,遂动员小磊舅妈补位监护,并组织开展隔代家庭教育指导,劝阻外婆对小磊的过度溺爱和对舅妈管束的干预行为,不断提升对小磊的家庭监护能力。

  张莉莉表示,“整整一年的家庭教育和行为矫治,从家庭、社会、司法多个层面对他进行矫治和关爱,引导他回到正常的人生轨道。他也没有让我们失望,顺利找到一份工作,承担起一份责任。”

让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更加有力

  “这所学校门前没有设置‘注意儿童’‘学校区域’等交通标志,学生和家长的出行安全怎么保障?”作为法治副校长的张莉莉,在一次“法治进校园”活动后,发现学校门口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她带领办案团队启动了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专项调查活动,调查了全区部分中小学、幼儿园三十余所,发现其中有二十所未按规范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标线。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她两次召集相关行政机关联合磋商,明确整改方案、分工协作和推进进度,后向相关行政执法机关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3份、检察关注函1份,推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周边交通标志的依法规范设置。

  该案被江苏省人民检察院选为未成年人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随案制发的检察关注函获评全省“优秀检察关注函”。

让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协同发力

  未成年人保护是系统工程,如何吸纳更多部门的力量,以实现关爱保护的资源叠加呢?这是张莉莉常常思考的问题。

  2020年以来,她先后牵头本区十余家单位,会签了家庭教育指导、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站式”办案、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入职查询等各项机制六项,织密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网络。尤其是在牵头会签本区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后,多次深入学校、医院、宾馆、社区等场所,通过法治宣讲、海报张贴、承诺书签署等方式开展宣传,动员更多人成为强制报告制度的“践行者”,用这把利刃斩断伸向孩子的魔爪。

  去年5月,为推动关爱保护力量的深度融合,她又牵头区法院、公安、司法、民政、教育等十家单位,会签《关于构建南京市浦口区涉案困境未成年人综合保护联盟的实施意见》,形成了线索发现、问题移送、协同处置、跟踪落实等一体化工作机制,促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家庭、社会、学校、政府、网络等五大保护融合发展。该工作入选浦口区2022年度创新项目,被“浦口发布”的“浦改之声”栏目推荐。

  作为未检检察官,她常常为“熊孩子”竭尽全力,为“甩手家长”上门说服……她始终坚持以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为天职,用女检察官特有的柔情和细腻,深化涉案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用主动担当和为民情怀书写着检察官对这份“朝阳事业”的坚守。 

(江南)

标签:未成年人;关爱;矫治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