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街道:袁家边社区
儿童友好系列活动——“巧绘兔儿爷,传非遗文化”
2022-09-13 15:49: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吗?知道和中秋有关的兔儿爷吗?9月7日下午,江宁区麒麟街道袁家边社区联合芙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特组织策划“巧绘兔儿爷,传非遗文化”中秋节活动,一起聆听中秋节的秘密,感受传统佳节的美好,在绘本故事中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活动现场吸引了10多组家庭参与。

  说到兔儿爷,老北京人都知道。祭月拜兔儿爷的习俗据说早出现在明末,于清代盛行。清人方元鹍的《铁船诗钞·都门杂咏》中写到:“中秋月色净无瑕,洒扫庭前列果瓜。儿女先时争礼拜,担边买得兔儿爷。”民国以后直至解放初期,每逢中秋节,天桥、东安市场、各大庙会集市乃及繁华地区的街摊都会有摆卖的“兔儿爷”。

  很久以前,老北京闹瘟疫,嫦娥派玉兔下凡为百姓送药。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们为了感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爷儿”、“兔奶奶”。团圆、拜月、祭兔儿爷也成了中秋节必做的三件事。

  老师跟孩子们一起阅读分享绘本《兔儿爷回来了》,在老师的精彩讲解下,了解兔儿爷的起源和寓意。互动问答环节,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将自己所知道的中秋节相关知识大声说出来。

标签:兔儿爷;玉兔;传统节日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