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低龄儿童暑期“看护难”问题,引导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中前社区联合江宁实验小学策划了2022年“暑期爱心小课桌”活动,并于7月11日举行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商讨、制定暑托班的纪律,然后根据大家的年龄分组,安排专门的大学生志愿者负责管理,并通过下象棋、画鹅卵石等趣味游戏破冰,引导孩子们开启暑期“心”旅程。
科学策划,让安全成为底色
“最怕孩子放暑假,‘神兽’归笼,‘守护者’却无暇照管。现在好了,社区开展‘爱心小课桌’活动,孩子有了托管的地方,我也可以安心上班了。”家住中前社区的张阿姨看到“暑期爱心小课桌”活动开启通知后,第一时间就给孩子报了名,并感慨“爱心小课桌”解决了许多家长“看护难”“不放心”的问题。
暑期孩子的健康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家长最关心和最头疼的问题。面对家长的信赖,中前社区是如何做好暑期“托管”工作,让家长安心、放心的呢?
“当下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暑期又是孩子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期,因此,开展‘爱心小课桌’活动,要求我们不仅要‘托’起来,还要‘管’得好。”中前社区相关负责人包晨表示,“一方面,我们严格落实安全防疫措施,以小班教学为主,日常做好场地消杀、通风及师生体温检测工作,在每个班级配备消毒液、医用口罩等防疫物资,全力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安全;另一方面,我们将安全教育纳入暑期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孩子们对于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电梯使用规范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确保他们度过一个平安的假期。”
全新体验,让趣味成为亮色
为让“爱心小课桌”办得有趣味、有新意,今年,在区教育局牵头下,江宁实验小学老师作为志愿者走进了中前社区。在课程的设置上,老师们围绕一个“趣”字,根据自身所长和学科特点“定制”涵盖多门学科知识的兴趣课程,为孩子们带来与学校完全不同的课程体验。
历史老师带来了“考古小课堂”,孩子们在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中学习考古知识,培养浓厚的历史文化兴趣;语文老师推荐了课外书籍,带领孩子们体验如何成为一位“诗人”;美术老师带领孩子们折纸、剪纸、制作树叶贴画;音乐老师弹奏乐器,带着孩子们唱歌;科学老师则让孩子们见识了宇宙的浩瀚、物理的奇妙、化学的神秘……趣味课程点亮了暑假,也点亮了孩子们的心。
红色教育,让党史成为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中前社区不仅将“爱心小课桌”作为科学普及、安全教育、读书作业的平台,还将其打造成了红色教育基地: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志愿者都会为孩子们带来一堂党史学习教育课程,让孩子们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从而立志刻苦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从五四运动唤醒民众开始,一些有志之士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影响力迅速扩大,在全国各地点燃火种……”课堂上,孩子们专注听着志愿者的讲述,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将“红色”基因注入血脉。
据悉,自7月11日起至8月下旬,每周一至周五8:30至17:30,中前社区都将开展“暑期爱心小课桌”活动,切实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让他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林下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