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记者 殷文静)为适应南京市人口与老龄化发展趋势,建立符合南京特色的现代化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要求,科学指导养老设施建设和管理,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民政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0-2035年)》,5月23日进入批前公示阶段,面向公众征询意见。根据公示,到2035年,南京全市规划养老机构522处,总床位数9.03万张,建成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4061处。
到2035年,南京拟规划养老机构522处
记者了解到,本次规划的服务对象为南京全市域60周岁以上(含)常住老人,规划对象为养老服务设施,包括养老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至2020年底,南京市老年人口约176.78万人,全市老龄化率约为18.98%,老城及乡村地区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现状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完整、类型全面、空间全覆盖,但设施建设仍存在一定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设施建设标准、床位供给与使用效率等都存在明显城乡差异。
根据公示,规划范围总面积约6587平方千米,包括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和江北新区。南京拟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乐养相结合,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养老服务体系。
规划按照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打造幸福都市的总体要求,形成养老服务为基础,适老、乐老服务为补充,医养和智慧服务为支撑的满足不同健康周期老年人多元养老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方案。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乐养相结合”,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养老服务体系。
至2035年,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达到30张以上,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尽量满足城市新建小区全覆盖。本次规划全市养老机构522处,总床位数9.03万张。规划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4061处,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提升设施品质。
南京鼓励建设适老化环境
南京引导加快推进针对适老环境的规划导则,重点引导与老年人活动关系密切的居住环境、交通环境和公共环境等空间领域的适老化环境建设,最大限度为老年人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智慧养老规划方面,南京引导建立全市完整的老人信息和养老服务数据库,实现全市养老对象和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动态化管理,打造“养老服务和资源管理双智慧平台”,促使智慧养老成为智慧城市组成部分。
同时,鼓励建设应急处置机制,针对疫情常态化,探索加强养老机构疫情防控缓冲区建设,实现连锁机构院与院、区与区之间空间统筹,各区至少明确1-2家公办养老机构,满足应急情况下老年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等特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