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少儿编程项目进校园签约暨开课仪式”在南京金陵中学岱山分校举行。一项由街道主导的社会优质资源进校园项目,折射出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对当下教育生态建设的思索与努力。
打破校园学习“封闭的围墙”
目前,中小学教育仍处于一个相对传统的模式当中,未来必然要走向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学生,在读书期间却很难广泛接触到行业名家、专业人才,相对封闭的校园使孩子们的视野和追求受限,缺少偶像目标。
“双减”背景下,如何拓宽学生的认知、兴趣与能力,让校外优质资源输入校内,让师生“走出”校园深度研学而非浅尝辄止地参加一两次活动、讲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曾在三江学院开办软件测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沈思老师,即《课堂的革命》一书作者,推荐“少儿编程项目进校园”。2011年,他在南京一些软件企业家朋友的建议帮助下开办了实验班,打破分数即一切的传统思维,以全新的课堂环境换来了学生软件学习的热情,其成果令软件企业刮目相看。
与沈思合作有20年之久的软件领军人物之一的张晓东,拥有软件业的优渥资源。如今,他作为江苏敏捷创新经济管理研究院(以下简称敏捷研究院)院长,应街道之邀,亲自带领专业的软件技术团队来到西善桥,为这里的中小学又打开了一扇窗。
“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够让学生接触学习编程,从而提高创造力。早在2018年,教育部发文明确表示要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充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现有师资很难满足日益增长且多元的学生需求。”仪式现场,金陵中学岱山分校校长王磊表示,敏捷研究院的到来就是在帮助他们实现愿望。
一场无负担的学习
仪式上,金陵中学西善分校、金陵中学岱山分校、西善花苑小学、善水湾小学校长共同签约敏捷研究院,在今后的两个学期里,敏捷研究院将携适于青少年接受的编程教育融入四所试点学校的课外时间,孩子们即将全员走进编程。
“通常,技能特别娴熟的大师都有童子功。我们国家硬件制造已经很先进,软件生产仍然比较落后,高端的软件技能人才从娃娃开始训练,十分必要。”作为当年沈思老师软件培训实验班的学生,吴荣靖在仪式上表达了对这里孩子的羡慕之情,因为他们在中小学就能体验到她大四年级时才享受到的“不可复制”的课堂模式。
编程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独立地自由思想的过程。“编程不是目的,而是以编程为抓手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推进基础教育。编程本身就是方法论的技术化产品。”沈思和张晓东说,近年来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很多大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实际在小学阶段就已定型,在中小学时期就塑造好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态度十分关键。
敏捷研究院带来的少儿编程进校园项目,不收取任何费用,家长、学生都可以卸掉“交过学费就必须看到成果”的功利心理和包袱感。在无负担、无压力的状态下投入编程,更容易让学生释放天性,回归自我。让对编程有兴趣、有天资的孩子就此找到专长和发展方向,自由地茁壮成长。
让教育发展走向平衡
在这场由西善桥街道发起的社校互联项目中,因为有政府力量的支持,育人工作的推进可以避免因资金、资源不均而导致的发展不平衡局面。它所带来的将会是整个街道的协同发展。
据了解,为建设好理想教育小镇,西善桥街道近来连续发力,不断整合社会优质资源输入校园:引进社会专业心理服务;邀请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谭旭东前来给语文老师传授作文教学经验;邀请教育专家直播先进家庭教育方法。接下来,还有南京市朗诵协会的到来,以朗诵的魅力助推语文教育与学习……本次“少儿编程项目进校园”只是多元力量输入中的一环。
“双减”后,学生的成长有了更多选择。西善桥街道所致力的就是多方联络探路,为孩子们送上全面、系统的兴趣选择与专业培养,迎来孩子的个性化成长。
“少儿编程项目进校园”最终将造福的是孩子、家庭、社会,西善桥街道所开启的,是一项教育生态建设工程。
(江南时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