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8月9日上午,在乘车驶向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南理工大学实验小学核酸检测采样点的路上,赵明佐刷到了南京当日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零”的推送,立刻将消息分享给了同车的同事们。“听到南京新增清零,我们比谁都高兴!”赵明佐笑着说。
来自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的赵明佐,是此次疫情发生以来,宿迁市援宁的医护人员之一。7月25日早上6点半,赵明佐接到了医院的通知。一小时内,来自宿迁市多家医院的101名医护人员集结完毕,8点从宿迁出发驶向南京,最小的一名医护人员年龄只有23岁。
7月25日中午,车辆抵达南京。当时正值南京市第二轮全民核酸检测期间,赵明佐与同事们刚下车,就直奔南京理工大学体育中心核酸检测采样点,与当地医护人员对接培训后,立刻“上岗”投入紧张的工作。
“我们过来的医护人员都是‘多面手’。”据赵明佐介绍,在宿迁援宁的团队中,囊括了外科、内科、重症、急诊抢救等各个领域的医护人员,每一名人员都熟练掌握从人员引导、场地设置、信息登记、核酸采样到封箱封管的全流程业务,便于及时进行结构调整与人员班次轮换。
从7月25日至8月9日,两周多的时间里,101名宿迁援宁医护人员辗转玄武区数个采样点,协助当地医护人员完成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常常一“干”就到了深夜。“不管是汗流浃背,还是从衣袖里倒出水、脸上留下印子,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赵明佐说,医护人员都“抠”,穿上防护服后,不到实在撑不住了都舍不得脱下来,大家都想着,“再坚持一下”。
“累是肯定的,不过大家精神和工作状态都很好。”赵明佐说。在生活保障和物资配备上,玄武区及属地街道、社区为援宁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户外工作时,医护人员背后有社区配备的风扇;用餐时,赵明佐还吃到了南京特色盐水鸭。“疫情结束后,有机会带宿迁特产车轮饼给你们吃!”在休息时,脱下防护服的众人也会彼此分享家乡的故事。
六轮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下来,宿迁援宁医护团队也收获了不少暖心瞬间。有市民做完采样后轻声对他们说“谢谢,辛苦了”;有市民为他们送来了冰饮;还有小朋友做完核酸后向他们敬了个礼……
8月2日,在南京理工大学核酸采样点,医护人员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位署名“南理学子”的市民,在采样结束后,留下一封明信片。明信片上写着:“亲爱的医护人员们,疫情无情人有情,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我们看到眼里,感激在心里,你们辛苦了!”
得知南京今日暂无新增的消息后,赵明佐和同事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管是本地医疗还是外来支援,大家的努力是有意义的!”
“请出示一下身份证。”“啊——嘴再张大一点……”在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核酸检测点上,赵明佐与同事们再次投入了忙碌的工作中。“哪里有需要我们就上,争取疫情稳定后,我还能回家陪孩子们过个暑假。”赵明佐笑着说。
通讯员 玄萱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