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结构斜拉桥 南京长江第五大桥跨江主桥顺利合龙
2020-06-28 20:17:00  作者: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康旭阳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万程鹏 摄

江南时报讯(记者 康旭阳)6月28日上午10:30,南京长江第五大桥上彩旗招展,大桥合龙仪式在此举行。随着最后一盘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缓缓浇入横向湿接缝,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结构斜拉桥——南京长江五桥跨江主桥正式合龙。据悉,南京五桥连接河西新城与江北新区,也为江北国家级新区连接高铁南京南站和禄口国际机场打通了一条快速通道。待大桥正式通车后,江南江北往来将更便捷。

南京长江第五大桥项目起于浦口五里桥,以三塔斜拉桥形式跨越长江主江,途经梅子洲落地,在长江夹江以隧道形式顺接已建成的江山大街隧道,路线全长10.335公里。跨江大桥主桥全长1.796公里,采用纵向钻石型钢壳混凝土索塔、中央双索面的三塔斜拉桥,跨径(80+218+2×600+218+80)米;隧道段全长1.755公里,其中盾构段1.16公里,盾构直径15米。大桥于2017年5月开始主体工程施工,同年10月完成主墩桩基施工,2019年3月实现索塔封顶,同年9月开始桥面吊装,2020年6月实现合龙;夹江隧道盾构于2018年12月始发,2020年6月双线贯通。大桥的合龙为年内如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京长江第五大桥由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负责建设管理,科技含量高、施工要求严,钢混组合索塔、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板结构均为世界首创。“从索塔到组合梁,这是世界第一座真正意义上钢混组合结构的大跨径桥梁。”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主任武焕陵介绍,南京长江二桥索塔为混凝土结构,长江三桥索塔为全钢结构,南京长江第五大桥集两者所长,既有钢塔的耐久性,同时又造价适中。这一“混搭”组合背后是一系列技术创新。建设团队与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联手攻关,“钢壳-混凝土组合索塔关键技术”这一成果已获2019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

“南京五桥主梁采用的新型材料——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强度高、造价低、自重轻的优点。这种材料被应用在钢混组合梁桥面板,减轻了桥梁的重量,让桥型显得更为轻巧,同时有效规避了钢桥面板的疲劳开裂及铺装难题,还减少了沥青铺装的费用。”中交二航局南京五桥项目负责人种爱秀介绍道,因此南京长江第五大桥也是世界上首座采用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板的组合梁斜拉桥,在结构技术上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

据了解,南京长江第五大桥是205国道和312国道的过江通道,同时也是南京“高快速路系统”中绕城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南京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的重要纽带,兼具干线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功能。项目建设有助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完善国家干线公路和长江下游地区过江通道布局,支持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缓解过江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长江;南京;大桥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