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李集派出所 实施“三防”工程 打造“三零”平安乡村
2023-04-07 10:5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立前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4月4日傍晚,走进江苏省灌南县李集镇新民村,收工归来的居民在文化广场运动,或沿着曲桥、廊亭闲适漫步……

  “位于经济开发区附近的新民村连续13个月保持电诈零发案、群众零上访、安全零事故。这源于我们着力打造“三零”平安乡村。”灌南县公安局李集派出所负责人郑昆说。

  近年来,他们依托新民社区警务室建设,实施“三防”工程,推动工作重心向源头治理防范转变,不断擦亮平安乡村成色,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实施“数智乡村”工程 打造智能安防样板村居

  今年初,李集派出所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乡村技防建设思路,率先在新民警务室开展“数智乡村”工程建设试点,结合村居实际,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科学规划设计图纸,为建设高标准、智能化警务室样板奠定了基础。

  他们依据新民村治安、地理特点,在村委会、学校、卫生室等重点场所,村民聚居地、人员聚集地、事故易发地等重点部位,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区域,进出村大小路口、沿线等重点路段,加装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技防设备。同时发动老党员、村组干部在家门口带头安装摄像头,先后推动村居新建视频监控150余路,农场、养殖农户新建视频监控220余路,为全县打造智能安防样板村居。

  3月27日上午,社区民警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结合社会面监控,很快将盗窃他人10余根钢管的违法行为人鲁某抓获,及时为受害人挽回了工地急需的建材。

  为实现安防效能最大化,李集派出所汇聚社会面视频监控,将其接入新民警警务室,依托图像实战应用平台,提升服务群众、治安防范、破案追逃等公安工作质效。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便民服务22次,协助破获各类案件3起,帮助找回走失老人2人。

  实施“巡防卫民”工程 打造乡村治理模范村居

  李集派出所将新民村划分11个巡防网格,落实社区民警带队巡逻制度,开展常态化巡防,提升巡逻的覆盖面。并根据季节特点和警情分析研判,及时调整巡防路线、时段,提高巡逻的针对性。对要害部位、重点场所、重要路口、易发案地区,还安排专人在警务室开展24小时不间断网上巡逻,确保巡逻防控无死角。

  发动群众自治是新民警务室提升社区工作质效的一项有效措施,他们组建一支由村干部、老党员、治安志愿者参与的12人红袖标队伍,发挥其人熟、地熟、事情熟的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维稳、普法宣传、村级事务管理等工作,激发自治活力,初步形成了标本兼治的乡村警务治理新格局。

  为维护乡村和谐稳定,李集派出所还依托新民警务室,建立以社区民警为主,司法、法律工作者、村民代表参与的“1+N”联调工作机制,健全网格员挂钩联系、纠纷就地化解制度,对工作中发现的纠纷警情,尽量就地化解,不能化解的及时转递派出所调解室,进行专业妥善处理,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今年以来共成功调解各类纠纷25起,调解成功率、满意度均达100%。

  实施“宣防护民”工程 打造群众满意和谐村居

  针对留守老人、儿童较多的情况,李集派出所新民警务室社区民警将“小喇叭”带在身上、装在车上,深入村庄、田间地头,面对面向村民讲解防火、防盗、防骗、防意外事故等安全知识,同时借助村民喜闻乐见的“花船”“乡村大舞台”进行传播,让防范常识更加通俗易懂,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安防能力。

  完善基础信息是建设平安乡村的有效途径。他们将新民警务室3名专职辅警、8名专兼职网格员实行编组分区,明确各组采集区域、任务,让“一标多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警网融合、常态开展,保证了基础信息应采尽采、鲜活可用。今年以来,先后走访205户,更新完善人员照片等基础信息320余条,查改治安隐患23处,解决治安问题8起。

  此外,他们还在警务室设置便民窗口,配备雨伞、口罩、急救箱等物品,提供法律咨询、户籍业务预受理、上门办证送证等服务,将社区民警“办公桌”前移至居民小区、企业学校、村社农庄,为村民提供便捷服务。前不久,社区民警走访重点关爱对象徐某,发现其住房墙体破裂,存在安全隐患,便主动向镇党委政府汇报,最终帮助徐某解决房屋拆迁安置问题。今年以来,先后搜集村民意见建议11条,帮助3户困难群众办理了低保,有效化解村民生活上的难题。

标签:村居;智能;数智乡村
责编:苏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