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心灵的歌吟
——蒯天其人其文
2020-07-06 19:0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秀超  
1
听新闻


初见蒯天,是在零一年八月,我和蒯天一同荣获了第四届冰心散文奖。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颁奖大会上,见到了他,得了他赠予的一张名片,身边的几个人,打量着名片笑起来:这名字可够特别的,磅礴而狂放,大有天上的云彩也擓上一勺下来的气度。名字特别,名片也与众不同:那纸张要比别人的小上一套,文字很是简洁,除了名字,就是一个电话号码,此外是醒目的头像,那是一幅黑白素描,画面上的人圆脸,目光深邃,甚至说有几分犀利,可脸上却又挂着似带几分纯真的笑意,这独特的画面,让人记住了这个名字。

匆匆的聚会,而后就各奔东西了,没来得及说上几句话。

回到家,细细读他荣获冰心奖的散文《蓝蓝的北方》,那质朴含蓄的语言,以诗般跳跃性的节奏,写一个年轻女子,不,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是偶然还是必然,犹如风吹着的蒲公英,从柔媚的江南水乡,行走到东部港口城市,与她的儿女同生共长。作品以一个孩子歌谣般的低吟,唱出凄美的人生咏叹,很感人!让人读了,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此后不久,就在获冰心散文奖两个月后,2010年10月,一位一同荣获冰心散文奖的朋友,来电话问:“还记得那个蒯天吗,他又拿了一个大奖,是全国的戏剧奖。”

我忙上网搜寻,果然,他的电影文学剧本《你要记得我》荣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我就感到有些惊奇:这个人的散文写得老道,在戏剧上也能够攀缘夺冠,那可是两个路数,这个人有多么厚实的功底,有多大的内涵,能够遍地开花!于是,我四处搜寻关于他的信息。这么一看,这个人可真有趣,他的人生和他的艺术,全充满着变数。他走过的路,真如他的名字一样独特,大胆。就如一辆车行使在盘坡道上,曲里拐弯,峰回路转,走着眼下的这一步,不知道下一段会踩出什么行迹来。他是个文人,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戏剧、电视脚本样样尝试,且都不是浅尝辄止,都颇有建树。几十年来在艺术道路上痴迷地走着,执着追求着,从未间断过从文探索的路程,但他走的路又决非是一般程式化的文人的路数。

一脉细流不经意间就这样悄然发源了

蒯天出生在连云港,他的父亲是知识分子,母亲是个企业领导者。童年,父母给予他的生活,是说不上多么好也说不上坏的平淡的日子。在那个风声雨声动荡着一切的岁月,父亲母亲所在的西北小城也风雨袭来,人人都在风暴中飘摇,身为工程师的父亲,被关进一间小屋子不让回家了。小小的蒯天,开始丈量他人生最难走的路途,他天天去给父亲送饭,把裹在手巾包里的饭盒,顺着一个小洞塞给父亲,洞子太小了,他看不清父亲的脸,他不说话,晶亮的目光,充满了哀愁。

他闹不清世界发生了什么,父亲怎么了?他太小了!

至此,他的小小的心弥漫着一种东西,如烟如云般飘绕着……

如果,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由此,就定了基调;如果人生是一幅画卷,那就由此打了底色。

数年后,他为卧病在床的作家姨母,抄写小说稿的时候,那文字,那悲悲喜喜的人生故事,让他看到了另外的世界。他似乎听到心底有什么东西脉脉涌动,汩汩喧响,就如山涧隐藏在草丛卵石下的溪流。是啊,自己的心里也有那么多的故事,他有话要说,他也想用文字把心中的话写出来!于是,不经意的,一脉细弱的水流,于无声处,悄然发源了。

画家黄永玉说沈从文:“文学在他身上怎么发生的?”

“他的故乡,他的家庭,他的禀赋,他的际遇以及任何人一生都有的那一闪即过的机会的火花,这都是他成为文学家的条件。”

对于蒯天,是来自自身的禀赋,还是外界的诱导或呼唤,亦或许是其他缘由,牵引着他,向着这个方向走来了,而且,一往无前,再也没有止步……

面对心灵的歌吟

萌生了写作的念头后,他写了一篇小说《她的一双眼睛泪花花》,不想很快就在刊物上登载了,他很兴奋,文学就是这样的,小说就是这样的!他似乎一下就摸到了文学的大门口。于是,他接着开始一篇篇的写起来,谁知,他一连写了二十多篇,都被接连退了回来。那时,每接到一篇退稿,他就如挨了一闷棍般沮丧和失望,让他对自己的写作才能,产生了怀疑:自己是不是写作的材料呢?就在这个时候,《萌芽》杂志的编辑,著名作家王小鹰给了他巨大的帮助,帮他修改稿子,鼓励他写下去,还给他邮寄了许多的书籍。这个时候,他知道写作,不单要有热情,还要多读书,提高艺术修养。此后他广博地读川端康成,海明威等中外著名作家们的作品。同时,他有意识地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为此,他到一家食品企业干上了跑销售的职业,有机会天南地北地跑。出差途中,无论是坐火车,还是住旅馆,他都注意观察身边的人物。在火车上,漫漫长途,他舍不得休息,他看车上人的形态神貌,看车窗外的异域风情,他随身携带个小本子,每有所得,立刻记录下来。这期间,他写了几十篇小说,可是,没有往外投寄一篇,他在不停地磨砺笔触。

这样过了许久之后,他才开始试探着把自己觉得满意的小说投寄出去,通过历练升华,他的小说以真挚的情感和朴素厚重的风格赢得了专家和读者的认可,小说接连在杂志报刊上发表了。

他的小说《小树的伤口》,写两个因父母双亡、家庭裂变而没有了家,没有了父母的可怜孩子,在相互慰籍,相互支撑中,他们为一棵受伤的小树包扎伤口。后来一个孩子死去了,另一个孩子继续日夜守望着他们共同呵护过的小树。小说凄美哀伤,那卑微弱小的灵魂,发散出人性的温暖辉光,让人看了心疼不已,感人致深!小说在报刊发表,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艺报》著名文艺评论家绿雪在《文艺报》上,以《一个青年人的背影》为题,发表文章给予推介。他的另一篇小说《没有太阳生起的早晨》,以一个九岁孩子的视角,叙说自己事业有成的年轻母亲,在不幸婚姻的泥潭中挣扎,在世俗的旋涡中徘徊,最后精神崩溃,走向自杀陨落的历程,同样给人以强大的心灵震撼。

蒯天看上去,是个洒脱豪放的男子汉,却有一颗近乎柔脆的、善感多思的心。平时,友人们相聚,笑谈中,稍稍有些离奇伤感的故事,别人说完,就如烟云一样消散了,不留丝毫痕迹,可是他却念念不忘。尤其是他听到的,和发生在朋友们当下日子中的,关于家庭,关于男人,关于女人的故事,让他有着诸多的感慨和思索。现在的男人怎么了?现在的女人怎么了?男人与女人构成的,让神仙都艳羡的伊甸园,怎么就发生着这样不可思议的病变!他做为男人,站在男人的角度,看看男人,再看看女人,他从解读心灵出发,写了许多以婚姻家庭为主题的小说。《死吻》、《放飞的彩蝶》、《遗憾的人生》等一系列作品,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有着广泛的读者群。

他时时以艺术家的眼光看生活,他总觉得内心里有说不尽的东西,在胸腔里涨潮一样涌荡着,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不需要修饰,不需要故作高深地解疑探密,不需要处心积虑地设置悬念,也不用想破了脑袋地去编情节系扣子。生活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写什么。于是,他的作品如水流一样自然天成,从内心奔泻而出,如天女散花般,在各地报刊发表了。 只几年的时间,就陆续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爱的结构》,中篇小说集《有魅力的不仅仅是女人》,还创作了长篇小说《蒲公英》《不该发生的事》。

几年里,他荣获了许多创作奖。他的短篇小说《金戒指》荣获了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优秀作品奖。中篇小说集《有魅力的不仅仅是女人》荣获首届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文学奖。他创作的报告文学《红土地上的路》荣获《文汇报》报告文学奖,他与人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东方大港梦》荣获江苏“五个一工程奖”。

高占祥、陈昌本等文艺界领导,艺术家,评论家,纷纷在《中国艺术报》、《文艺报》等大报大刊上发表有关他作品的评论文章。

从一首史诗拉开的舞台大幕

蒯天,在创作上时时调整自己,不局限于一个路数。作为一个写作者,探索人性深处的美善,固然重要,但面对一个创作史诗般的历史的伟大时代,面对身边日新月异变化着的城市,如果无动于衷,就有负于时代和生养自己的热土。

蒯天,是在连云港这片热土上土生土长的艺术家,对这片土地有着海样般的深情。这里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智慧和热情,为着这里的发展贡献着力量,他是文人,就要以自己的才华来回报这片热土。

他在寻找合适的方式,为她做点什么。正在这个时候,连云港正在进行打造文化大市强市工程,市里要编演一场大戏,以戏的形式来展示港城今昔的沧桑巨变,要以此打出当地的文化品牌。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蒯天的身上。这之前,他还没有涉猎过戏剧,但是他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接了下来。压力随之而来: 形式,内涵,都需要寻找,都需要探索,怎么搞?白天他在港城四处走,与老友叙谈,他在用心灵与这血脉相依的土地,做着深层的交谈。在这样的对谈中,读着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回眸沧桑岁月,这片土地上生灵的忧乐歌哭,常常让他热血奔涌,心泪交流;夜里,他在灯光下,读了关于这片土地的浩瀚的典籍史册,来自民间的,来自史页的,哪怕是几句歌谣,他都要反复吟咏品味。就是在这样心神的对接与寻访中,他看到孔子面对浩瀚大海,发出逝者如斯的千古慨叹;他看到徐福,从这里扬帆远行,向着天海苍茫处进发;他看到当今港城人填海造城,气吞山河的豪迈壮举。于是,气势磅礴的史诗在心中孕育而成,一场大戏在历史的风云中拉开序幕。云港的天,云港的地,云港的海,云港的人,时空交错,虚实相映,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一个港城的兴衰回应着一个民族的沧桑步履,一个民族的强弱在港城留下兴衰际遇的印记!大型舞蹈诗《云港云》诞生脱稿了,厚厚的文学剧本拿在手上,他还是不能感到轻松,他几次北上,向国家一级编导门文元求教,请这位德高望重的专家对剧本提建议。他住在宾馆里,一遍遍修改稿子。他与别的客人同住在一间客房里,夜里有了新的思路,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跑到卫生间去修改稿子。就这样,几易其稿,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这场大戏终于被搬上了舞台 。

《云港云》在连云港的首场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陈昌本分别发来贺电,向蒯天表示祝贺。1995年,这台大型舞蹈诗《云港云》参加第四届江苏音乐舞蹈节展演,受到业内人士高度赞赏,最终荣获江苏省第四届音乐舞蹈节最高奖项——优秀剧目奖。《云港云》文学剧本又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文学奖。

由此,他开始在舞台戏剧创作上的攀援探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他创作的20集电视剧《黑日》荣获笫二届中国戏剧文学奖;2005年,他创作的电视文学剧本《囚殇》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2006年,他创作的舞剧《六月雪》,荣获全国最佳编剧奖。舞蹈诗《石•神•海》《流动的花果山》连续两次荣获全国最佳编剧奖。他创作的2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文学剧本《西部新发现》,在第12届北京电视艺术春燕奖晚会上,荣获优秀纪录片奖。2010年电影文学剧本《你要记得我》荣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

从耕耘者到传播者

多年里,蒯天在方块字的王国里,探寻着,耕耘着,收获着,文学领域的十八般武艺,他都尝试了个遍。而立之年,他以青年作家,戏剧家的身份,在文坛备受推崇和关注,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却另人难以想像地,来了个华丽的转身,他舍弃了舒适平稳的工作,开始投身于文化产业经营。

在国家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大环境的感召下,他投身于文化产业开发,他的目标是构筑与港城经济发展相呼应媲美的文化窗口工程,打造名牌文化产业。奔着这个目标,在多方支持下,他竭力创建起连云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他率先将当时全国唯一一家书画考级机构——中国文联主办的全国书画等级考试引入连云港市,弥补该市没有国家级艺术考级的空白。在艺术水平考级中,他发现师资水平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于是他经常跑南京、北京等地,寻求文化艺术教育界领导的支持,到高等学府去请老师来授课培训,提高当地教师水平。他先后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艺术水平考级落户该市,促进了该市艺术培训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在实践中检验艺术教育的成果,为孩子们搭建锻炼展示的平台,2001年,蒯天在连云港市教育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倾力打造了首届蒲公英连云港市青少年艺术大赛。全新的理念,丰富的内涵,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专程为连云港市青少年艺术大赛题写了贺词“让爱心点亮世界,用艺术关爱成长”;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原副长、总督学柳斌,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巨才,中国文联副主席白淑香、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等许多文化艺术界的领导专家为大赛题词祝贺。每从蒲公英连云港市青少年艺术大赛选拔出来的选手多次在全国性艺术赛事中获奖,有多名成绩突出者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著名高校录取。

蒯天,在连云港创建连云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搭建起了当地文化艺术,与全国乃至世界对接的桥梁,这对培养当地的文化艺术人才,真的是立足当下,功在长远的大工程,这里已经成为全市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蒯天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把最好的年华倾注在这里,十几个春秋,在蒯天的倾心经营下,该中心虽地处东部小城,却在全国赢得了诸多殊荣。2003年,该中心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优秀组织奖;2004年被文化部主办的“上海亚洲音乐节”评为优秀组织奖;2006年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等8个部委主办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活动”评为优秀组织奖;2007年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义演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组织奖。蒯天也获得了“全国少年儿童音乐舞蹈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中国文化报》以《蒲公英连云港青少年艺术大赛探索艺术培训新模式》为题,做了专题报道。2007年12月,由中国文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 “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启动仪式。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亲自为蒯天颁发了 “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证书。

打造品牌文化,培育艺术人才,服务大众,一直是该中心的宗旨。多年里,中心先后成功地承办了“连云港之夏”、“连云港之春”、“美国钢琴公主琳达”和孔祥东的钢琴演奏会,祖海演唱会,以及韩国歌手李贞贤、台湾歌手周华健、陈慧琳、蔡琴、姜育恒、香港影视歌三栖演员古巨基、内地著名歌手孙楠、宋祖英、亚宁、斯琴格日勒、那英、刘欢、沙宝亮等组台演出50多场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中国文化报》等20多家全国重量级新闻媒体报道了连云港市开展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先进事迹。蒯天多次受到表彰,被连云港市授予创业先锋称号。2009年被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评为第9届中国时代十大杰出艺术成就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培训机构十佳领军人物”。

骨子里还是文人

蒯天,以他的智慧和责任感,将他倾心构筑的文化产业,经营得风声水起。他在文化实业中担当着诸多重任,他现为连云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席、总裁;泽达教育集团副总裁,杭州江南学院副院长,泽达职业学院副院长。在艺术教育领域也担负着重要职务,他是全国工商联民办出资者商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舞蹈家协会社会舞蹈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艺术培训促进会主席、江苏省散文学会执行会长。

他虽担负着诸多职务,涉足于实业经营,但是,他的骨子里,还是文人,一个纯粹的文人,艺术仍旧是他痴迷的,安放心魂的所在。他在忙碌中见缝插针地读书,稍有闲暇,足不出户地写东西,是他最大的享受。至今他给自己定的目标仍旧是:每日不少于5000字,且不用电脑,他用笔在纸上一个字一个字的书写,以此享受创作的快乐。

蒯天痴迷读书,喜欢结交文人雅士,每有缘分结识名流大家,他总是分外珍视。他说,每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每有机会结交,他总是用心地体味,于细微处体察大家名流,于作品中难得见到的精神内质,总有自己的所见所得,他便把自己的体察思索,写成文章。这样,他写了许多新颖独特的文化艺术人物散文,如《巴金送我一张签名照》、《一位超越自我的学者王元化》、《永远的刘海粟》、《人生的秋雨》《于光远印象》、《快乐的乔老爷》、《我认识的朴东生》《我认识的阎肃》《永远的高占祥》等。门文元、王蒙、陈昌本、冯骥才、陈忠实瞿弦和、张胜友、沈鹏、、吴泰昌、张继刚、冯双白、罗斌、章剑华、程大利、赵忠祥、罗杨、孙晓云、崔志强等,都在他的文笔下,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其精神风貌,让人读了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很有读了他的作品,生发结识这些艺术家,以及阅读其作品的欲望。

以文会友,是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生活中的蒯天是开朗乐观的。你从看不到他焦虑着,疲惫着,无奈着,奔忙着的凌乱苍茫的模样。他总是笑呵呵的,爽朗,健谈,一脸灿烂阳光,是他在朋友们眼中的常态。朋友有事,他总是有求必应。他在当地文人中名气大,人缘好,趣事多。他开了一个酒馆,名为“文汇酒屋”,这里到处充溢着儒雅的文化气息,就连客厅的小雅间,都用文学名著来命名,比如“文化苦旅”、“子夜”、“家”、“春”、“秋”等,这里就成为当地的文人相聚小酌,品诗论文的地方,在这里他也接待了许多远路而来的名流大家。说起来,蒯天在小酒馆迎送文朋诗友中,留下许多,让人难以想象的,足见性情的趣事 。到他这里来的文人,无论身份地位,不论名气大小,都会在这里感受到一份纯粹的,来自文人心灵间的相惜。一次,两个还没有什么名气文人,去他的酒店,走至门口,竟然见到门楣上拉着硕大的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某某作家来店做客的字样,让来客意外中,感受到文人间浓浓的温暖和敬重,这就是文人蒯天。

(作者为全国冰心散文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标签:连云港;文人;小说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