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天宁区茶山街道红梅村党总支创新党史学习新模式,要用好党史这部“教科书”,弹好为民服务“多重奏”,唱好社区治理“主角戏”,让党史学习“鲜活”起来,用真心实意交出“幸福红梅”有力答卷。
“三式”融合 学好用活党史“教科书”
老党员话家史、感党恩
依托有效载体,打造党史学习“情景式”课堂。红梅村党总支以“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等有效载体,组织党员开展党史学习、交流研讨。发挥党史学习网络课堂作用,通过线上参观“百年征程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网上展馆等内容,党员们身临其境地重温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历史。同时,红梅村党总支开展“老物件话家史新时代感党恩”,利用老故事、老物件,演绎党史学习教育“情景剧”,用空间上的融合,增加党史学习教育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参观红色基地
依托红色阵地,打造党史学习“体验式”课堂。红梅村党总支以战斗遗迹、革命纪念馆等为根基,发挥“党史大本营”红色作用,组织党员先后参观常州红馆、张太雷纪念馆。同时,积极挖掘身边的红色资源,讲好身边红色故事,结合“白扬轩”党建服务站,寻找“红色微量”,为党员干部聚力赋能。
理论宣讲员进行主题宣讲
依托先进典型,打造党史学习“互动式”课堂。在集中学习、自主学习、交流研讨、专题辅导、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的同时,红梅村党总支坚持守正创新,开展“互动式”课堂,红梅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强国之声”理论宣讲品牌,组织理论宣讲员活跃在村头街巷,宣讲党的理论政策,讲述身边的鲜活事例和感人故事,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同时,邀请一批道德典型、劳动模范、老兵等典型人物带头学党史、读党史、分享感悟,带动全民参与。
“
三站”联合 弹好与民同在“多重奏 ”
专业医师对康复员进行音乐治疗
德康驿站破解“康复”新难题。“读书看报听音乐,绘画弹琴做手工,所需设施一应俱全,学、工、疗、娱一样不耽误。”茶山街道红梅村党总支想民所想,依托常州市德安医院提供的专业技术支持,通过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合的康复模式,形成“以年轻残疾人带老年残疾人,以轻度残疾人带重度残疾人,以党员志愿者带困难群体”的“三带”志愿助残服务方式,因地制宜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让“小阵地”发挥“大能量”。
“五老”志愿者讲述爱国故事
校外教育辅导站耕耘青春新希望。为持续深化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助力“双减”工作落到实处,红梅村关工委充分发挥校外教育辅导站作用,邀请“五老”志愿者为“红梅娃”讲述对党和祖国的深厚情谊,讲述与党同心的动人故事,润物无声地完成了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让青少年随时随地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工作人员与退役军人交流谈心
退役军人服务站找准服务新需求。“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为了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红梅村党总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新建红梅村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立老兵调解室、法律援助点、就业创业岗等九项功能区块,为退役军人提供居家养老照料、帮扶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着力打造活动有场所、诉求有渠道、解困有平台的“三有”阵地,让“老兵”有“新家”,营造尊崇军人军属、尊重退役军人的浓厚社会氛围,引导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三方”共治 唱好为民实事“主角戏 ”
天然气改造
成立“微自治工作小组”
党员参与天然气改造“微自治工作小组”
红梅村党总支在为民办实事天然气改造项目中,有效结合党建工作,充分构思酝酿了“微自治工作小组”试验方案,注重发挥党小组在服务基层治理方面的作用,由村党总支成员分别下沉到各微自治工作小组,配合施工方入户实地查看和摸排管线进户合理路线,适时优化调整管道铺设方案,做到无矛盾的快速确定,有矛盾的重点协调,不让矛盾变成冲突。
消防设施安全
建起“村民志愿监督员”
志愿者检查“微型消防站”内消防设施
为提升“小网格”内的“大安全”,有效提高消防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村党总支在各自然村设立微型消防站,并招募村民志愿者组成素质高、能力强的“微型消防队”,积极开展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巡查、灭火救援处置、消防知识宣传,建立“3分钟应急消防圈”,有效发挥了“群防群治”力量,实现了党组织、自治组织以及村民之间的互联互动,变“社会管理”为“社会治理”,变“一元独治”为“多元共治”。
社会组织助力打造“民生服务标杆”
社会组织参与“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
为不断创新基层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红梅村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安信颐和、佰悦康养等社会组织,聚焦服务短板,针对不同人群精心设计服务项目和活动,覆盖健康养老、精神康复、青少年活动等方面,打造关爱平台,搭建温馨港湾,满足群众多样性需求,让社区服务的角度更宽广,服务也更加精细,推动民生服务向高品质高品味发展迈进。(邱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