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八十年代书家精英探寻展(9)张亚明
2021-10-18 22:4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刘凯  
1
听新闻


书见性情可入古

——谈张亚明其人、其书

□ 刘凯


草书横幅王观词一首

  中国传统艺术有抒情特质。《毛诗序》论诗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乐记》言乐则语: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而“情”与“性”近,遂有“情性”或“性情”之谓。情皆相似,而性有不同。比之“抒情”之论,因具体到个体之“性”,以“性情”论艺似更贴切。孙过庭《书谱》论书有言: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便是此理。书者,凡能操笔假墨,以古人笔法,写情见性者,便可谓入古矣。

楷书扇面李颀《题璿公山池》

  吾兄亚明,淮安人也,为人落落洒脱,有名士之风。吾与兄同年负笈金陵南师,有同窗之谊。课堂之上,谈笑之间,颇能领略兄之风采。盛夏之际,兄尝执扇,笑谈古今事,潇洒快意。胸中有丘壑,每作书,挥笔立就,犹珠落玉盘,洒脱自然,有大将之风。且兄学书甚勤勉,每日必书,常忘寝食。兄于书道能多有进益是为必然。

楷书扇面陆游《东湖新竹》

  兄之为书,涵咏于古法,遍览汉魏、唐宋诸名家,于精微处求积健之势,殊不易也。刘熙载论书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观兄之书,如观其人。笔锋使转之间,浏漓顿挫,张弛有道,意味不可穷尽,更可见俊逸洒脱之气息。可谓心手无间矣。书学之道,难处在此,可贵之处同源于此。

楷书扇面刘克庄《栽竹》

  时人尝谓:书入古不易。所谓“入古”并非得古人之面貌,贵能得古人之精神。假若如兄一般,以汉魏笔法为形质,以写情见性为旨归,必可绍于古人。所谓“应心隐手,必由意晓”也。兄于书道,已有佳绩,假以时日,必有可期!

  (作者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

楷书扇面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关于中楷创作的一些体会

□ 张亚明

  自毕业以来,一直沉浸于碑版临创之中,数年不得旨趣。自2017年起,开始跟随李双阳老师系统学习。在李老师的教导下,“二王”笔法的初识便由楷书起步,起初临习褚遂良《大字阴符经》,感受笔锋的精准、果断、轻盈,以及笔画间的气韵贯通;随后学习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在轻盈隽秀之中体悟纯粹、果敢与静谧。以上,也成为我中楷学习和创作的根源。

行书毛泽东《七绝》

  作品书写之初,选文定式,根据个人喜好,一般会选用印染皮纸,所用毛笔出锋为长2.5,圆径0.7的定制狼毫。虽然常为大幅作品,但是考虑其为整幅书写,所以无论有无分屏,都多仿效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通篇碑拓之感,书写时以精巧、妍美、劲健为基调,追恬静蕴藉意趣。小幅作品则借鉴碑拓某一局部进行模拟,使得作品的整体气息可上追,有参照。

白居易《宿紫阁山北村》

  用笔方面,取法《阴符经》与《雁塔圣教序》,书写时对笔画起笔形态变化尤其关注,这样的关注甚至需要体悟入纸时的速度和笔毫吃纸的状态。虽褚字多以露锋为主,但为表现内敛之美亦需兼顾藏锋。行笔时,手腕轻摆,中侧并用,轻重有意,时缓时疾,强调笔形多变,尤其在长线条书写时,更需在意中段曲直变化。收笔或驻、或提、或回,为追古意在个别横画收笔处亦大胆借鉴隶书磔收。

楷书中堂王维《题延陵季子庙》

  楷书笔画之间容易写“散”,因而在书写过程中笔画间的笔势呼应与连贯就显得尤为重要,呈现方式时含蓄、时顾盼、时牵连,以求浑然整体。

草书斗方杨基《登岳阳楼望君山》

  中楷解字易落入简单“平正匀称”和“方块字”的误区。在结字时,为突破这一困境,可大胆借鉴北魏诸碑,突出部件自身以及相互间的变化,使其疏密、正侧、收放、错落等皆能兼及,实则欲在静气之中蕴动态之势。

隶书横卷黄庭坚《东观读未见书》一首

  通篇章法,在研究摸准吃透单字字法的基础上,强调字字之间形不类同,各随姿态,随形取态。整张大篇幅书写时,在块面虚实对比上也需格外用心营造。

清人词一首

  这批作品基本为庚子年所书。自十二届国展楷书入展后,中楷的创作便阶段性地以上述方法进行学习和创作。

行书《业绩人民》对联

  学书习书在个人看来,需要在正确理解古人的基础上,借鉴前人师承以及变法模式,不断尝试、反复锤炼才能自得些许书写之趣,感染笔墨精神。

 

  【书家简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常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常州市教育书法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常州市教育局书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小学书法兼职教研员

  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专职书法教师


  【作品入展】

  全国第二届大字书法艺术展(行书)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楷书)


标签:书家;简介;书写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