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高二适(四十九)
2024-05-05 20:5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曹洋  
1
听新闻


百年巨匠高二适(四十九)

□ 曹洋

  七、旷世风谊:与章士钊交游(16)

  章士钊无论是以高二适来命名“高亭”,还是与赵熙据理力争,都不是戏言妄语,他以敏锐眼光,以超越尘俗的观念,看准无名之辈高二适。1941年4月,他专门为此作诗一首并公开发表:

  过桥踏石上江村,偶忆乘舟归鹿门。从古诗人定名胜,高亭应比孟亭尊。

  诗后还跋云:“吾尝语孙哲生,独石桥须俟高二适始可传。”孙哲生即孙科,章士钊向孙科说,独石桥因为高二适可以传名于后世。唐朝的襄阳因建有纪念孟浩然的“孟亭”而名闻天下,但在章公看来,“高亭”应该比“孟亭”还要尊贵。他相信小小无名的独石桥也会因为高二适而流传后世。章士钊后来亦有诗“独石南台了无别,高亭遥矗古渝州”,力挺高夫子。历史证明章士钊是对的。

  好友苏渊雷见章翁“高亭”诗作,亦撰文刊于报端,赞誉高二适诗作:“以为韦偃画松,放笔直干,二适诗当之无愧也。”

  1946年,高二适在《新中国月报》第一卷第三期发表诗作《雪》:

  万井堆盐絮逐车,洛阳裘满侈春花。惭无珪璧先投座,喜有霜风不出家。

  闭户读书情未减,擘笺题句手须叉。天真不假施朱粉,鼎实分功岂漫夸。

  抗战胜利后,高二适回到南京,但他并没有受到环境的影响,依然闭门读书,勤功诗歌,借咏雪表示“天真不假”的心迹。章士钊见此作,即赋诗《雪诗答二适》,并刊于12月18日的《中央日报》:

  腾腾虎气压吴洲,对雪题诗第一流。久与岑参成绶步,还同务观踵前游。

  人归笠泽红依笛,船出瓜洲白拂楼。四十五年喜未见,钟山青处有云浮。

  章翁夸奖高夫子题雪为第一流,喜称其45年来未见此才。章士钊不管在何时何地都从不避讳赞誉高二适。此时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国内处于相对和平时期,各行各业都处于重建阶段,章士钊盛赞高二适,向世人力荐,可见章士钊的用心。民国“十大狂人”之一、章士钊的秘书潘伯鹰对章翁提携高二适尤为知悉,他在章士钊《寄高二适》底稿后加注:

  高二适,江苏东台人,苦吟好学,以诗谒先生,甚见奖掖也。

  潘伯鹰介绍高二适简洁精准,一是说他苦学的特征,二是说他与章士钊交往的基础是诗,三是强调章士钊对高二适的奖掖之甚。

  章士钊无意却有心运作的“高亭”公案,成为诗坛佳话。高二适也以自己的诗学实践得到同行的许可,并请人刻印“高亭主人”,盖在书法作品上。“高亭”已成为诗友对高二适的别称。

  1963年,被陈巨来先生列为民国“十大狂人”之首的冒叔子,题诗《渊雷邮寄近诗赠此慰之兼柬高亭、天风、槐聚》,这里的“高亭、天风、槐聚”分别指高二适、徐澄宇、钱锺书三人。苏渊雷更是经常以“高亭”称呼高二适,如《夜读〈后汉书·逸民传〉至高恢高凤事有感,适奉高亭诗札,因缀为长句寄怀》《高亭数叠谙字韵见寄,兼怀旧游因复叠四章》。

标签:妄语;狂人;无名之辈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