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昭:纷纷红叶吊先贤
2022-12-14 08:0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胡天昭  
1
听新闻

  秋游赏叶,在姑苏,新老苏州众口一致——去天平。

  其实这些年,环境不断整饬,绿化美化,别说景点园林,就是条条道路的景观花草、行道树木,可观可赏可入画框处多着呢。秋风萧萧处,悬铃木枯黄,满树大大的枯叶在风中摇曳,浓烈的陈旧感沧桑味;银杏金黄,金灿得发亮,只是那树冠如喷了许多摩丝因而枝枝冲天的先锋发型;就是那路边的瘦小的紫薇,光杆,几片红红黄黄的小叶子,卵圆形,在风中优雅地一摇让人心颤……赏秋何必一定要到木渎古镇的天平山呢?

  昨天我们还真的又去了天平。年轻人说,非双休日,不会人挤人,快速道,高架路,快去快回,这几天正是去天平山观枫赏秋的好日子。

  多次去过木渎,爬灵岩,上天平。但那些次不是正儿八经的旅游,都是公差,对普通教师的我,就是参加教研活动。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文革甫去,那时苏州市与苏州地区是两个行政管辖区,郊外几个县属于地区,地区教育局在木渎中学组织了一次高中语文教研活动。参加的人不是很多,每个县几个。大约领导要给我们这些臭老九一个強烈印象——教育的春天真的来临了,活动的组织者将活动参与者的伙食包给了石家饭店。这可是真正百年老店,接待过下江南的乾隆爷,留下过许多民国时期政界文化界名流的脚印。那清苦的年代,我们参加教研活动的人交的钱也不多,领导居然让饭店上了些名菜,当然不可能是䰾肺汤之类,但上了那时可是传说中的松鼠鳜鱼和酱方——乡下叫四喜方肉。……当然,活动还留些时间让我们去灵岩天平转一转。

  入口石碑

  天平宜先远眺。满山奇石,块块直竖如满坡石牌。苏州到底人文荟萃,题名能大气又委婉地取悦天子,不直接“山呼万岁”,而以“万笏朝天”四字突出了伲苏州式不失风雅的奉承,让我佩服又让我哑然失笑。

  在旅游达人的眼中,吴中之山,不过是土墩小丘,但我那时很有点兴奋,过一线天登山顶,把同伴都拋在身后,颇有“会当临绝顶”的豪气。

  天平山一线天

  豪气二字,只属于青壮年时期,鬓发斑白以后就没去过。这次去也只柱着登山杖到一线天就止步了。想不到竟成了一帮苏州年轻游客的临时榜样——几个满口吴侬软语的“小娘鱼”,大约有个别小姑娘打退堂鼓了,同伴就拿我们做参照物:“你哚阿好意思呷?人家好婆阿爹介大年纪也上来哉!”“你哚”,苏州话就是“你们”。其实我两鬓斑白就未来过天平。因为旅游渐成风气,游人塞满景点,再无静静赏玩的雅兴,腿脚也力不从心,而且天平山的魂在我心里应该在山脚的范公祠。所以我们到一线天就点到为止,下了。

  范公雕塑

  大约这许多年山上植被覆盖过于茂密,“万笏”不见了,但范公祠仍然很简朴典雅,不像许多景点那样搞得花里胡哨,一如范仲淹一生的形状和他字字珠玑的诗文。说实话,论读书,贫寒出身,无靠山无背景,全凭苦读,范公永远是追求上进的贫家子弟的榜样;论做官,“居庙堂之高”,清廉勤政爱民,深得民心,永远是步入仕途手握权力者的楷模;论仕途起伏,面对人生厄运,真正不斤斤于个人得失,边关冷月,穷乡僻壤,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不怨人不叹命,范公永远是励志者的标杆;范公的诗文流传后世,篇篇都是传世名篇,他文字的光辉源自他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胸怀。“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和他的子孙们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平山下范公祠内简单的文字就告诉人们,范仲淹生前就拿出自己的俸禄置义田帮助族中贫苦人家资助贫寒书生,用现在的话这就是扶贫,而且是真扶贫精准扶贫。天平满山红枫,人们观枫赏枫赞美红若云霞的红枫,有多少人想过,这片红枫便是范公后人为了纪念先祖继承先辈高风亮节,当年手植的呀,是范氏家族留给我们的遗泽。

  范公雕塑图

  多次到过天平,但都不是赏枫的最佳时节,这次赶上了,红枫云蒸霞蔚,清寒乍起,片片红叶起舞般飘落,它们告诉我们,留给后世的如果只是财富和权力,能够延续几代呢?有人说过,我们的历史告诉我们,除了孔氏一族,绵绵不绝,再就是范公的后代了!——这岂是偶然的吗?

  (行文至此,手机上跳出了一条微博,文曰:“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久于善良,终于人品。”——此条讲的是情感问题的吧。欣赏一处景观,不也如此吗?)

标签:苏州;天平;天平山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