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生卒年不详),字子野,平阳(今山东省新泰市南师店)人,先秦著名音乐大师,有“乐圣”之誉,春秋时期晋国晋悼公时大臣,太宰、宫廷掌乐太师,古传太极拳的开创者,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善卜卦推演,被尊崇为算命先生的祖师爷。他生而无目(一说为专心练琴而自己刺瞎双眼),自称为盲臣、暝臣,精于音律,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传说师旷可以听到天庭之音,同时也精通鸟兽语言,他抚琴时,能使凤凰来仪,是神话传说中“顺风耳”的原型。今河南开封禹王台,即师旷曾演奏乐曲之古吹台,洪洞县曲亭镇村有师旷墓遗址。师旷不仅在音乐、政治、道学等方面有卓越贡献,而且著有《禽经》,总结了我国先秦以前的鸟类知识。
师旷
师旷在晋悼公幼年时进入宫廷担任主乐大师,凭借其艺术造诣、满腹经纶和善辩口才,赢得了悼、平二公的信任。悼公末抑或平公时为太宰,于是“大治晋国”,晋“始无乱政”。师旷在艺术上造诣极深,为世人所共仰。据《拾遗记》记载,师旷“撰兵书万篇”,“述《宝符》百卷”,虽然著作不在少数,惜乎大多散佚。
在先秦文献中,常以师旷代表乐感特别敏锐的人,“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尽寸之度,而靡不中音。”他不仅熟悉琴曲,而且善用琴声表现自然的音响,描绘飞鸟飞行的优美姿态和鸣叫。《周书》记载他不仅擅琴,也会鼓瑟。师旷也通晓南北方的民歌和乐器调律,《左传》记载:“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可歌南风。南风不竞,楚必无功’!”这大致是以音乐作特殊武器抵御楚师,令人想到张良设“四面楚歌”之谋击败项羽,这是将艺术运用于军事。师旷对音乐的感悟到了出师入化之境。有一次师旷听到晋平公铸造的大钟音调不准,就直言相告,晋平公不以为然,后经卫国乐师师涓证实,果然如此。在明清的琴谱中,《阳春》《白雪》等曲解题为师旷所作,明太祖之子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阳春》《白雪》在很多书籍里被解题时,都称此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和浏亮明丽的音乐意境生动地描绘了初春景象。
师旷高度重视乐教,倡导以清新高雅、瑰奇刚健的音乐来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安定社会,而对颓废衰飒、低俗淫靡的音乐予以坚决抑制,主张通过清美的音乐来传播德行。《史记•乐书》和《琴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大致相同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一次,晋平公新建的王宫落成了,要举行庆祝典礼。卫灵公为了修好两国关系,亲率乐工前去祝贺。他走到濮水河边听到一阵曲调新奇的琴声,不禁心中大悦,于是命乐工师涓把这个奇妙的音乐记录下来。在晋国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师涓弹奏此曲,琴声时而像绵绵不断的细雨飘来,时而又像肝肠摧折的人在哀愁哭诉,师旷面带微笑倾听,不一会儿他神色越来越严肃,按住师涓的手说:“快停住,这是亡国之音,千万弹不得。”进而说这是商朝末年乐师师延为纣王所作的靡靡之音。晋平公不以为然,命令师旷不必阻止,让师涓继续弹奏,当最后一个音符消失,晋平公问这是什么乐曲,师旷说这是《清商》。
晋平公问《清商》是不是最悲凉的曲调?师旷说还有更悲凉的《清徵》,师旷反对弹奏,而晋平公命令他必须继续。当师旷用奇妙的指法拨出第一串音响时,便见有16只玄鹤从南方冉冉飞来,一边伸着脖子使劲鸣叫,一边排着整齐的队列展翅起舞。当他继续弹奏时,玄鹤的叫声和琴声融为一体,在天际久久回荡。晋平公问道还有更悲怆的曲调吗?师旷说还有《清角》,晋平公命他弹奏《清角》,师旷摇头说道:“使不得,此曲是黄帝当年于西泰山上会集诸鬼神时而作,不可轻易弹奏,招来灾祸悔之莫及。”晋平公坚持命令他弹奏,当第一串玄妙的音乐从师旷手指间流出,只见西北方向晴朗的天空陡然滚起白云。当第二串乐音飘离殿堂时,便有狂风暴雨应声而至;当第三串乐音骤起,但见尖历的狂风呼啸着,掀翻了宫廷的房瓦,撕碎了室内的一幅幅帷幔,各种祭祀的重器纷纷震破,屋上的瓦片坠落一地。满堂宾客吓得惊慌躲避,四处奔走,晋平公吓得抱头鼠窜,趴在廊柱下,惊慌失色地喊道:“不能再奏《清角》了。赶快停止。”师旷停手,顿时风消雨霁,云开雾散。
《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卫国乐师师涓大开眼界,激动地上前握住师旷的手说:“您的技艺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啊!”演奏乐曲出现如此的异常情景,音乐真有改变气象的力量吗?非也,这应是一种夸饰性的文学描写,音乐意境的描写,在修辞上是将听觉与视觉打通,这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描写白妞说书,就成功地运用了通感,将听觉意象转化为视觉意象:“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匠数遍。”以此说明音乐具有神奇的感染力与震撼力。
师旷在政治上的业绩不亚于艺术,他主张为政清明,德法并重,国君应“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认为百姓是国家之本,他的劝学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鼓励:“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师旷的成就说不完,道不尽,景仰先哲,感此而赋:
之一
千秋乐圣盲臣,潜修绝技通神。
博学能知鸟语,功成乐教无伦。
之二
幼龄掌乐宫廷,君王闻谏输诚。
晋邦始无乱政,八方和乐风清。
之三
师天师地师心,万象化为乐音。
百啭千啼奏瑟,飞来凤鸟聆琴。
之四
闻有楚师伐攻,一歌南曲无功。
白雪阳春古雅,轻弹慢引东风。
之五
奏弹清角声哀,白云突起飞来。
忽见狂风呼啸,深知鬼蜮成灾。
之六
谛聆濮水新声,绵绵细雨心惊。
衷愫系萦古雅,一闻郑卫伤情。
(选自《诗咏中华》,作者蒋力余系湘潭大学教授,著名诗书画美评家,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