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争鸣|康熙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下)
2022-02-28 21:2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黄伟民  
1
听新闻


康熙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下)

□ 黄伟民

  熊赐履有一封给冒辟疆的回信,信中写道:“画笔颁到,焚香展玩,如瞩王乔笙臂,缥缈霄端,又如游目芝田松盖间。”这里的“颁”,作“赏赐”解;更说到“焚香展玩”。一位当朝宰相,对一名如皋文人,怎么会崇敬到如此地步?这十分生动地表明,冒辟疆是当朝皇帝康熙的亲生父亲。熊赐履对他这样崇敬,是理所当然的了。

  (6)吴伟业的证言。

  吴伟业(1609-1672),号梅村,江苏太仓人。入清后官国子祭酒。他是冒辟疆的好朋友。吴伟业在1660年《祝冒辟疆社盟翁先生双寿序》中写道:“余获交于贤士大夫不为少矣,流离世故十不一存。幸与辟疆生长东南,年龄相亚。君方始衰,吾已过二。昔人所谓‘遗种之叟’,吾两人足常当之耳。”把他这“遗种之叟”四个字展开来说,就是我吴伟业把女儿嫁给了明太子朱慈烺,朱慈烺和我女儿生下的儿子为朱三太子,我为大明王朝遗下了种子。你冒辟疆与董年生下了儿子康熙,这是为大汉民族遗下了种子,现在当了大清王朝的皇帝。吴伟业用“遗种之叟”四个字,生动地记载了冒辟疆与董年生下康熙大帝的历史事实。

  上述六人,都是康熙的近臣,都对康熙的身世了如指掌,禁不住要把事实真相告诉世人。于是,借助诗文,对这一历史事实作了尽责的巧妙的交代。

  (三)康熙之后清朝历代帝王都念念不忘冒氏家族。

  1722年,康熙离世。而后一个个继位者,对冒氏家族取何态度,也是判断康熙身世的一把重要标尺。

  (1)雍正提携冒重光。

  雍正登基后不久说了这样的话:“从前有句妖言说道:‘帝出三江口’,……”如皋是长江、淮河和东海合拢之处,雍正称作“三江口”。其父皇康熙从未说过有关他的身世之说为“妖言”,而雍正说了。雍正还对曹寅的儿子发出警告:“不要坏了朕的声名。”为了坐稳大清江山,他违心地说出了这样的话。但他又把父皇来自何方说得如此具体,更显得“欲盖弥彰”了。

  但是,雍正是说归说,做归做。冒重光是冒辟疆的重孙,是雍正的侄子,因而对其十分青睐,让他当侍卫,在乾清宫由怡亲王引荐,并且特授直隶蓟州营都司。冒重光在雍正三年迁“固关参将”,三品武官,并在固关有所作为,仅过五个月,雍正授其“河州副将”,还在养心殿召见了他,赐御书“福”字。特别是雍正还亲自解下杂佩件给冒重光系上。雍正的这些举动,足以表明,对冒氏家族,对来自“三江口”的人,他情有独钟。

  (2)乾隆微服私访到如皋。

  1736年,乾隆登基。他也把传播很广的康熙身世之说,说成是“山野妖言”。这为的是让自己坐稳大清皇帝宝座。为此,他还采取了几项举措。一是将雍正御制国书《大义觉迷录》宣布为特号禁书。因为此书有涉及康熙身世的内容。二是肆行文字狱。凡是涉及有关康熙身世的文字,或销毁,或删改。冒辟疆的《同人集》被删除了百分之九十。三是冒氏祭田由朝廷直管改为冒氏家族自管。康熙建冒氏祠堂后,还设立祭田二百八十二亩零三分,一直由皇府派人管理;到乾隆十三年(1748),下放给冒氏家族管理了,怕有关议论无休难止。

  从表面上看,乾隆的这些动作是想厘清同冒氏家族的关系;而实际上,乾隆又怎么也割不断同冒氏家族的情愫。1751年,乾隆私访如皋。他这次也是学爷爷康熙微服私访。他在如皋为明万历年间因贤臣张居正错案牵连继而纠正的顺天府尹钱藻御赐“正大光明”匾额。

  乾隆是康熙最宠爱的孙子。康熙所以把皇位传给雍正,就是因为看上了这个孙子。弘历(即乾隆)六岁时就把康熙十分喜爱的周敦颐的《爱莲说》背得烂熟,而且还能说清自己对此文的深刻认识,同其爷爷康熙心心相印。莲花,在康熙心中就是董氏姐妹花。

  (3)嘉庆恩赐冒南金恩骑尉。

  1796年,嘉庆继承皇位。嘉庆十五年(1810)十月二十七日发诰敕一道,圣旨曰:“朕惟尚德崇功,……冒南金,尔曾祖冒重光原系副将,雍正七年征伊犁阵亡,钦奉特旨,赏给恩骑尉,与尔承袭,世袭罔替。”冒南金已是冒辟疆第六代人了。嘉庆想起冒重光而嘉奖其后代冒南金,让他袭任恩骑尉,而且颁旨为世袭制。试问:如果嘉庆不知道曾祖父康熙是冒辟疆的儿子,他能让其后代沐如此隆恩、享如此荣光吗?

  (4)咸丰恩赐冒清柱恩骑尉。

  1851年,咸丰坐上大清皇帝宝座。冒辟疆是1693年离世的,距咸丰上任已达一百五十八年之久了。但是,作为大清皇帝咸丰,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淡忘了冒氏家族。他在上任后的第二年,为冒南金之子冒清柱“以祖重光功袭恩骑尉。”这样,冒辟疆曾孙的曾孙,还因为冒辟疆的缘故,荣享浩荡皇恩。咸丰之前的道光,咸丰之后的同治、光绪,也都对冒氏家族怀着特殊的感情,这里不一一叙述了。

  由上所述不难看出,大清王朝从康熙开始的一代代帝王,如皋是他们心中的一方圣土;冒氏家族是他们念念不忘的非凡一族。他们对如皋、对冒氏家族的这种特殊情感,都缘于冒辟疆与董年生下了一代圣祖康熙。

  (四)冒辟疆承认他与董年是康熙的亲生父母。

  冒辟疆作为康熙的亲生父亲,在当时的政治环境里,他不可能直截了当地让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但是,他又按捺不住自己,总想把这件世人关注的事对世人有个交代。于是,他使用了他擅长的曲笔,把真情实况说清楚了。

  (1)冒辟疆自称为“千岁”之人。

  冒辟疆在七十九岁时写的《菊饮倡和》诗中说道:“我闻饮菊水,能令颜色好。人死寿千岁,苟生不为宝。”人死之后,都要封为“千岁爷”,可能吗?但冒辟疆很自信。因为他的儿子康熙是“万岁爷”。冒辟疆相信他的这个儿子会在他死后把事实真相讲明白,追封他为“千岁爷”。

  (2)冒辟疆自称为“遗种”之人。

  扬州知府卞永吉一直在招隐,他希望冒辟疆出仕大清朝廷。但冒辟疆断然拒绝。他给卞永吉复信说:“顾乃独眷遗种之老,不忘山泽之癯。”

  冒辟疆在《介眉先生过访见投答和》诗中写道:“叹息薄海内,遗种更余某”“谤书满江南,不过张其丑”“伤心不忍言,石阙终在口”“今古所无事,咸为一身有”。这些诗句说的是,某某(指康熙)是我遗下的种子,此事现在已是满城风雨,路人皆知。而我现在也十分伤心,毕竟宫殿中的事都在我口中,这是自古至今都没有经过的事情,现在都集中到我身上来了。

  冒辟疆和《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私交甚笃。他写了一首五言长诗《赠孔东塘博士》,诗中写道:“矧余遗种老,兹幸逢燕许。”这是说,况且我是一个遗种老人,这次逢上这样的盛宴,我是感到很荣幸的。

  1683年,扬州知府卞永吉和盐台裘充美一定要冒辟疆去京城编明史,硬留他在扬州住了一百八十天。冒辟疆称有足疾,拒绝出仕,结果让儿子冒丹书出任此职。这次在扬州举办了广陵倡和,冒辟疆作《大中丞余公解裘歌》,在这首长歌中,他又写道:“系我遗种之老民,五月披裘歌负薪。”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冒辟疆反复强调,自己是一个“遗种”之人。这就是说,他与董年生下了康熙,这是遗下了明王朝的种子,汉民族的种子。

  (3)冒辟疆自称为“羲皇上人”。

  王士禛(1634-1711),号阮亭,山东桓台人。官至刑部尚书。他在康熙元年(1662)写给冒辟疆的信中说:“遥忆先生暨其年、谷梁、青若诸子坐水绘庵中,鱼鸟亲人,不翅作羲皇上人之想。”称冒辟疆为“羲皇上人”,而冒辟疆也正是以此自称的。他在《施使君招集内署西园即席分韵三爻》一诗中写道:“平生上皇民,敢负此燧巢。”“平生上皇民”五个字,简洁明了地说清了自己的身份,我冒辟疆本来就是上皇的巢民,也就是皇帝上面的巢民,即“羲皇上人”。

  何谓“羲皇上人”?羲皇,指的是伏羲氏。古人想象伏羲以前的人,无忧无虑,生活闲适,故隐逸之士以“羲皇上人”自称。东晋陶渊明就曾以“羲皇上人”自谓。冒辟疆自称为“羲皇上人”,也完全符合他隐居冒氏“逸园”、誓不出仕大清朝廷的实际。但是,冒辟疆自称“羲皇上人”的最主要的意涵还不在于此。“羲皇上人”中的“羲”字同康熙之“熙”既同音又近义。“上人”,在如皋方言里,既泛指父亲与母亲,又专指父亲。这样,冒辟疆自称为“羲皇上人”的意思就十分明确了:我冒辟疆是康熙皇帝的父亲!

  (4)冒辟疆自称为“老龙”之人。

  冒辟疆在《水绘庵六忆歌》中写道:“不特移石兼移松,九鬣苍鳞蟠老龙。”这就是说,我住的水绘园这块地方,不必特别移来石头和松树了,有九鬣苍鳞盘绕着我这老龙就可以了。冒辟疆是康熙皇帝的老子,所以他自称为“老龙”。当时,除了冒辟疆,其他任何人都不敢这样称呼自己。

  (5)冒辟疆总是要显示自己是皇父之人。

  1684年9月,康熙到如皋认父之后,许多达官贵人,包括工部尚书等一、二品大员,在迎接冒辟疆时,不但亦步亦趋,而且倒退着走路,俨然是一副见太上皇的姿态。这种情况,被李天馥知道了。于是,李天馥以《行路难》为题,作诗八首,送给冒辟疆。现在这八首诗仅存三首,其中五首可能因内容太直白,被销毁了。从仅存的三首诗中可以得知,李天馥是在劝告冒辟疆为人不要太高调,说话做事不要太张扬;否则,会坏事的,会害了康熙的。他还建议冒辟疆就如何治国理政,多做些研究,给康熙多提一些好意见,以稳固康熙的皇位。李天馥是康熙的近臣,又是冒辟疆的挚友。冒辟疆把李天馥的话听进去了。

  于是,冒辟疆潜心研读史书,写出了《天子以四海为家论》《读史须识治乱之机论》。他写道:“岂非勲格于皇天而私犹存于有我欤,而又能以四海为一家哉?”“彼以一家之父子有以异于四海之父子乎?一家之兄弟有以异于四海之兄弟乎?一家之夫妇有以异于四海之夫妇乎?”“为人君者而读史,则制治未乱,保邦未危,虽在明盛而不忘风雨飘摇之忧,此帝王格心之业也。”冒辟疆这两篇文章都出于一个动机,这就是教导康熙如何当皇帝。他对康熙说,你认我为老子,这是私的,要认天下父母为父母,认天下子女为子女。作为皇帝,你要认真读读历史,常怀忧患意识,治乱于未然。天下敢有这样对皇帝讲话的吗?有,这就是冒辟疆!他用皇帝老子的口吻,摆出了一副皇帝老子的派头,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坐在皇位上的康熙进行训教。这可谓是旷古奇文!而康熙听从了其亲生父亲的至理良言,推行满汉和谐,促进社会发展,开创了“康乾盛世”。

  (6)冒辟疆送古砚给康熙。

  冒辟疆作《毕载积使君古砚歌》一首。诗中写道:“君持此砚献天子,好上金泥玉检书。”诗句表明,冒辟疆是委托毕载积使君把自己的一方古砚送给康熙的。康熙自认是朱由检之化身。朱由检死于1644年3月18日,康熙生于1654年3月18日。这“玉检书”即是康熙御笔书。

  上述种种事实,充分地表明,冒辟疆完全承认康熙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五)冒辟疆的文友们纷纷记载冒辟疆与董年生下康熙一帝。

  康熙的亲生父母是冒辟疆与董年,大清朝廷是极力掩盖这一事实真相的。但是,深知内情的冒辟疆的文友们,纷纷作诗为文,把这铁一般的事实记载下来了。

  (1)冒辟疆送董年进京。

  戴移孝是冒辟疆收养的孤儿。他在《甲午秋遇辟翁年伯于金陵客舍感赋》诗中写道:“桃叶渡头秋水清,几同先子濯长缨。枕戈支剑扶王室,对策横经旅帝廷。书仿鹿蟠驱贼寇,人推牛耳告同盟。谁知一旦危巢破,不复携琴到广陵。”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几次在桃叶渡同你冒老伯洗濯长缨,以缚苍龙。你和你的盟友们都磨刀霍霍,枕戈支剑,决心匡复大明皇室。你把你“遗种”怀孕的董年送上清廷,这种对策是“横经”,而不是“正经”。你的目的要效仿鹿蟠来驱逐满清贼寇,而众人又推你为执牛耳的首领。但是,冒大伯你要知道,这样行事十分危险,一旦计谋被识破,你还能提着琴到扬州逍遥吗?

  康熙是在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出生的。戴移孝作此诗是在顺治十一年秋天。此诗所载之事是真实可信的。有专家将康熙同冒辟疆和顺治的画像进行了科学的对比分析。康熙同冒辟疆,其形、其神,如同出一模;康熙同满族人顺治,毫无相似之处。这一研究结果,也可作为参考。

  (2)冒辟疆与董年生下康熙,被称为“虾子作龙儿”。

  张煌言作《建夷宫词》,共八首诗,其中一首写道:“掖庭又说册阏氏,妙选孀闺足母仪。椒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虾”,在满语中是“侍从”的意思。董小宛入宫后,先是孝庄皇太后的侍从,后来成为襄亲王的王妃。此时董小宛和顺治打得火热,并掌控了顺治,还出计让已怀孕的董年进京。董年生下的是男孩,康妃生下的是女孩。曹寅母亲孙氏大娘作为保姆和曹寅的表兄弟的李煦之母一起,实施“掉包计”,把董年生的男孩说成是康妃生的;把康妃生的女孩给董小宛作义女。这就是“错将虾子作龙儿。”“虾子作龙儿”,不仅是张煌言说出来了,而且冒辟疆的诸多文友写诗作文也提及此事。尽管是天大秘事,怎么也瞒不住了。

  (3)冒辟疆被称为“遗种叟”。

  顾道含在《巢翁先生八十大寿诗以祝之》中写道:“风雅于今晦似烟,葆持遗种赖颐年。”诗中把“保”故意写成“葆”。这就是说,冒辟疆做的这件风光高雅非同寻常的大事,直到如今还隐晦着不大白于世;明朝的种子、汉族的种子能保持下去,也是依赖于“千里草”董年呵!

  在《潜徽录》中有许纳陛以《祝冒巢民八十》为题作的诗:“粟帛颁来下紫宸,恰逢大耋庆余春。前朝留得称遗叟,昭代相传是逸民。……”诗一开头就写得很清楚,为了庆贺冒辟疆八十大寿,帝王宫里也赏赐粟帛。为什么?因为你冒辟疆是明朝遗下的、又是为汉族留下种子的老者,你将是一位世代相传的名声赫赫的隐居之人。

  举上述两例,可以看出,“遗种”一说,不仅出自冒辟疆之口,而且见诸他人之文。“遗种”一事,是不可否定的事实。

  (4)冒辟疆被称为“羲皇上人”。

  冒辟疆的诗友张渊懿《巢民先生七十荣寿赋祝》诗中写道:“侧闻广陵冒先生,驰驱艺苑垂令名。笔墨词采妙天下,诗坛酒社推干城。……阅历春秋七十年,风流潇洒若神仙。虚阁披襟或长啸,晴窗企脚自高眠。……先生自是羲皇人,娱情山水乐天真。……”张渊懿这首诗,特别点明“先生自是羲皇人”。

  张圮授在《奉题巢翁老伯还朴斋》诗中写道:“七十多年山水福,先生才是傲羲皇。”七十年来,冒辟疆纵情山山水水誓不为清廷之官,而以作“羲皇上人”为骄傲。张圮授进一步将冒辟疆自认“羲皇上人”的本意说得明明白白了。

  (5)冒辟疆被比作“王昌”。

  冒辟疆的诗友吴山涛在《辟疆先生招同诸名流讌集阅如君夫人书画赋此为寿》诗中写道:“载得班姬书画船,玉台湘管是香奁。隔江择婿休嫌晚,已嫁王昌十五年。”

  冒辟疆的诗友汪耀麟在《巢翁先生如君蔡女罗三十诗十二首》第九首写道:“曾买长安宝镜圆,芙蓉自绣晚灯前。回思初嫁王昌日,斗草于今十五年。”

  冒辟疆的诗友许汝霖在《和辟疆先生见赠原韵》诗中写道:“吟屐东西到草堂,少年争欲嫁王昌。入山一自忘时日,谱笛还能叶羽商。綸阁寄书凭朔雁,篱门种菊傲南霜。闲同朱老寻香径,杖挈红藤六尺长。”

  以上三位诗人所写之诗都写于1676年,都把冒辟疆比作“王昌”。此外,还有钱谦益、吴梅村等人,也把冒辟疆称作“王昌”。王昌,新莽末赵国邯郸人,本以卜相为业。后来,他自称为汉成帝之子刘子舆,被西汉宗室刘林和大豪李育等立为汉帝。他们把冒辟疆比作“王昌”,用意则显而易见了。这就是说,冒辟疆把自己的儿子作为顺治的儿子,并登上大清皇位,这便是康熙。

  (6)冒辟疆被称作“老龙”。

  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因冒辟疆推荐,康熙破格给白衣秀才授国子监博士。他在给冒辟疆的信中写道:“先生云中龙马,海上鸾鹤。”

  《潜徽录》中有冒辟疆的好友邓林梓作的《匿峰庐记》说道:“人皆指此匿峰庐者,伏龙凤雏隐于其中,江干车马无日无之,逃名而名归焉,其又何能终匿,以此庐为墙东乎?”

  冒辟疆的好友汪鹤孙以《壬戌冬日过东皋访巢民先生水绘庵中赋赠十章和曹秋岳先生原韵》为题,作诗十首,其中第二首写道:“平生重风烈,大义在君亲。击笏消奸胆,看碑识党人。燕安非尔志,龙性岂能驯。极目沧桑感,忧心类小旻。”他还在这十首诗后补上一记:“巢民先生为一代大儒,文章气节,矫矫自命。……幸获登龙门,瞻风范,盘桓浃月,重荷殷勤,因抒俚词,以志景仰,知不足以颂扬高风于万一也矣!”

  冒辟疆的这些好友们,不仅称其为“龙”,甚至还说他具有“龙性”。因为冒辟疆的儿子康熙皇帝是“龙”,“龙生龙”,其老子当然也是“龙”了。

  (7)冒辟疆被称作“万年”。

  冒辟疆的好友高世泰《寄寿巢民先生五十双寿》诗写道:“东皋世业老松筠,敝屣公孤草莽臣。击竹山头怀义士,迷花物外友高人。万金散尽胸方展,一诺平生谊独真。最是缟綦同德者,石交合颂八千春。”

  冒辟疆八十大寿时,许多名贤达士、鸿公钜卿都赋诗为文,祝他千秋不朽。

  冒辟疆的诗友顾道含《巢翁先生八十大寿诗以祝之》写道:“庄诵南华祝大椿,八千岁月朴巢春。郁葱不害容鼯鼠,拜屈应知重后人。自有风云尝翊护,远招鸾凤作比邻。采芝撷秀朝元日,坐咏黄虞集盛宾。”

  冒辟疆的文友宋实颖,写了《冒辟疆先生八帙乞言》,热情地颂扬了冒辟疆的为人与为文。此文最后写道:“非然者岂犹是翩翩豪迈,主奉千金,客称万年,……”这里说的“主”,是指康熙皇帝。

  康熙在位,他是皇帝,是“万岁”;他的亲生父亲冒辟疆被称作“八千岁”“万年”,也是理所当然的。特别是冒辟疆八十大寿时,康熙还送上千两银子以示祝贺,这不光是显示这场寿庆规格之高, 而且充分显示了康熙对其生父的孝顺之情。

  (8)冒辟疆被说成其“子若孙”。

  冒辟疆的好友戴洵,江苏常熟人。他在《赠别冒巢民先生序》中写道:“先生,今之有道者也。登其堂,充栋而插架者,为先生之藏书;有光陆离,轶韩而驾杜者,为先生之诗古文;高冠奇服,则义而称先者,为先生之友;凤毛麟角,连珠而比玉者,为先生之子若孙。”康熙1654年出生,冒辟疆已四十四岁了,算是老来得子,两人之间年龄相差两代人,所以,被说成“子若孙”。而戴洵特别指出,冒辟疆的这个儿子是难得一见的“凤毛麟角”式的人物,是“连珠而比玉”的帝王之人。

  (9)冒辟疆被认为“逃名”。

  冒辟疆八十大寿倡和,郭麟定诗云:“水绘传经接后贤,骚坛一脉到今延。三千食客贫犹胜,八十逃名老更坚。月下何曾放好句,花前无日不张筵。连翩共唱开元曲,还朴先生庆大年。”诗中明显是在为冒辟疆抱不平。他如今已是八十岁的人了,大清朝廷还没有公开说出他是康熙的生父,还没有让其大名回到正位。郭麟定用“逃名”二字说出了这一不该掩盖的事实。

  总而言之,冒辟疆与董年生了康熙,这是客观存在,掩盖不了、否认不了的。现在,揭开这一历史真相,是对历史负责,也是给民间世代相传的话题有个符合实际的交代。特别是清兵入关以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而康熙以身作则,大力推进民族团结,从而开创了中华民族百年辉煌,号称“康乾盛世”。记取这一重要历史经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一笔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迈步在伟大的新时代,我们照样可以从无与伦比的中华文明史中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

  (完)

标签:皇上;皇帝;家族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