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八十年代书家精英探寻展(36)张禹
2021-12-16 21:3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禹  
1
听新闻


明清仿汉白文印概述

□ 张禹

  文人篆刻的艺术自觉始自宋元之际。作为艺术创造,文人篆刻形式绝非出于一时臆造,而是当时文人艺术家依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审美观念,在所能见到的古代实用印章中选择典范,通过直接模仿、进而活用改造而逐渐形成。宋元文人艺术家以古朴雅正为标准,从古代实用印章遗迹中分别为他们的白文印和朱文印找到了范本。

古诗四首

  印章之分白文与朱文,是以蘸色钤纸的效果而言。若以印面上印文笔道的凹凸形态言,印章则分为阴文与阳文,即:印文凹于印面的阴文印章蘸色钤纸效果为白文,印文凸于印面的阳文印章蘸色钤纸效果为朱文。纵观中国古代实用印章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以官印为标志,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第一期为先秦古玺,尚未形成统一的官印制度,印面大小、形状不一,阴文、阳文杂用,印文字体不一并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第二期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印章,自秦代形成统一的印章制度,规定印章材质、印面大小与形状,印文统一采用小篆体系的摹印篆并加界格,制作统一为阴文。西汉初沿袭秦制,随着官印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取消印面界格,印文字体逐渐隶书化,形成汉印所特有的缪篆,为魏晋南北朝所沿用。这是古代阴文官印阶段。第三期为隋、唐、宋、元、明、清印章,自隋代官印改用阳文,印文字体采用小篆,唐初时期沿袭隋制,后因印面逐渐扩大,遂以屈曲盘绕印文笔道充实印面,至北宋定型为叠篆,为元明清所沿用。这是古代阳文官印阶段。宋元时期文人艺术家不识先秦古玺,在古代阴文印章体系中,或许因秦印较为少见,南北朝印又多粗糙错讹,所以特别标举“典刑质朴之意”的汉魏印章;在阳文印章体系中,宋代以来官印叠篆的机械装饰、繁文缛节不符合文人艺术家的审美趣尚,唯有隋唐官印可作朱文篆刻的典范。

张琴·挥翰联

  如果说唐代出现的白文斋号印“端居室”等少数仿汉作品并不具有普遍性,那么宋代文人用印中大量出现的仿汉之作,如苏轼的“眉阳苏轼”、赵明诚的“赵明诚印章”等,已经反映出当时文人士大夫对白文印的审美取向。当时金石学研究的集古图录中收集的古代印章以汉印为主,客观上为文人用印的设计提供了范本。至于元代,赵孟頫、吾丘衍不仅自觉摹录汉印印谱专门供设计印稿参考之用,竭力倡导白文宗汉;吾丘衍撰写《学古篇,三十五举》,立足于白文印形式,系统考察汉印的印文字体、书写方式及布置规律,并开课授徒,自元代至明代一脉承传、形成风气,有力推动了白文宗汉的篆刻艺术实践。印人们在孜孜追摹汉印形式的同时,受当时圆朱文印设计的影响,还出现了以汉印形式为基本构架、印文书写参用小篆笔意的尝试,我们姑且称这类作品为“仿汉式圆白文”。

临米芾手札

  宋元文人艺术家介入篆刻创作,大多停留在设计印稿的工序,鲜有亲自操刀者,刻制工序一般由工人代为完成。虽不乏仿汉白文佳作,但设计与刻制的分离,以及常见的汉印范本多为勾摹,使这一时期文人艺术家只能得其大概,即关注于汉印印文的字体形态与布置方式,而难以直接研究如何转换汉印的制作及传达书写笔意、笔道质感,总体上制约、延缓了仿汉白文印水平的提高。明代中后期,文彭及其追随者大力推广石质印材,开印人自篆自刻的风气,使篆刻艺术的深入发展成为可能。也正在这时,顾从德搜集钤拓汉印印谱并以翻刻版大量印行,促成仿汉热潮再度高涨。印人们深入研究以刀刻石的技巧并提炼总结为种种刀法,以此传达汉印由铸、凿、琢等不同制作工艺造成的视觉效果,形成了仿汉满白文、仿汉细白文、仿汉玉印等篆刻艺术样式。在直接仿汉的基础上,印人们尝试印文书写及印文字体的变化,除了大量的仿汉式圆白文印作品,还出现了“仿汉式方白文”作品,即纯用直线构成、甚至多用折笔以强化汉印缪篆的方折笔意,以及“仿汉变换字法”作品,即依据汉印印文布置方式而采用缪篆之外的其他体格的古文字入印以丰富仿汉白文印形式。明代印人的这些努力,虽然在形式上不及直接仿汉成熟,但有效地松动了“白文宗汉”观念的禁锢,客观上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白居易诗一首

  随着清初碑学的兴起,士人对秦汉铭金刻石文字研究的深入,清代篆隶书法艺术水平较前代有了显著提高。篆刻家们对汉印的模仿及对明代流派的继承,逐渐由对其形貌特征的悉心观察,转向更加重视对其印文书写笔法的深入体验,并参照金石铭刻笔道的质感表现来研究篆刻用刀的特殊方式,以此实现写印笔法与刻印刀法的意趣统一、相辅相成。由此而形成的清代以丁敬、邓石如等为代表的种种篆刻流派的白文印创作,虽然总体思路并未跳出前代直接仿汉与仿汉变通的大范围,但以精深的笔法与生动的笔意以及由此造成的印文笔道的内在动感克服了元明同类篆刻所存在的板结气,以特定笔法与特定刀法的相得益彰突出了仿汉白文印的艺术个性。晚清赵之谦总结前人艺术实践,指出“古人有笔犹有墨,今人但见刀与石”,强调篆刻印文的笔情墨韵;更在丁敬“何曾墨守汉家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印外求印”,将当时出土日多的古文字用于篆刻创作,大大提高了仿汉变换字法白文印创作水平,为近现代篆刻艺术的发展开辟道路。

王维诗一首

  综上所述,元明清以来篆刻艺术白文印创作,始终以仿汉为根基,但又不满足于对汉印的亦步亦趋,一直在寻求尝试对汉印印式的活用与变通。印人们在研究汉印字法与章法的基础上,继而研究以刀法转换汉印的制作工艺效果,进而研究印文书写的笔法、笔法与刀法的关系及印文字法变换的可能性、可行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模仿到变化,出于汉而不泥于汉,最终形成了各具面貌、个性鲜明的白文篆刻艺术。这样的历史发展过程浓缩到个体身上,正是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白文印创作的必经步骤和必由之路。基于这样的思考,本印谱将这一历史时期白文篆刻创作大致分为六类:仿汉细白文、仿汉玉印、仿汉满白文、仿汉式圆白文、仿汉式方白文,仿汉变换字法;于每类选举诸流派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加以具体讲解,供学习者借鉴。

小窗幽记一则

  显然,本印谱对明清仿汉白文篆刻如此分类,其目的绝非仅仅为临摹提供方便、为研习技法寻找捷径,更重要的是通过较为全面地展现明清流派白文篆刻创作和当时印人的艺术探索,启发学习者把握白文印创作发展规律,打开思路,在研习中寻找适合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这是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

 

  【书家简介】

  张禹,1989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获文学学位。结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刘洪彪导师高研班。徐州市云兴小学书法专职教师。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学会书专会常务理事,徐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发展交流委员会委员,徐州市云龙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世说新语数则


  【获奖入展】

  中国书协主办语文报杯书画大赛二等奖;中国书协主办“瘗鹤铭奖”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沙孟海杯”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协主办“朝圣敦煌”中国书法篆刻展览;中国大学生书法篆刻大赛省级二等奖;“中国梦”全国诗书画大展二等奖;“翰墨缘”全国书画大展三等奖;“颜真卿杯”全国书画展优秀奖;“书圣杯”中国书画大赛一等奖;“金雷杯”全国师生大展赛书法二等奖;书画教育网全国名家邀请展;“艺林之春”全国书法大展一等奖;“80新锐”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苏东坡杯”全国书法名家大展二等奖;“孙过庭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妙笔丹青”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盛世华夏”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翰林丹青”全国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盛世兴林”全国青年书法绘画展一等奖;江苏省第八届新人新作展。

标签:白文;印章;书家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