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气象,要让文化遗产有尊严
2021-11-26 10:4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单霁翔  
1
听新闻

  世界遗产运动的历史并不长。二战以后,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国家那些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上世纪50年代末,埃及要修建阿斯旺水库,为了拯救即将被淹没的努比亚遗址,埃及求助于国际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把遗址编号、拆解,异地重建。这个案例提示人们,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它们属于全人类。

  这个理念诞生后很快达成共识,1972年诞生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国1985年加入了《世界遗产公约》,1987年有了第一批世界遗产,包括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莫高窟、北京故宫、泰山等6项,这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进步。例如长城过去只把山海关、嘉峪关、八达岭等列为国保单位,申遗后把跨越15个省(市、区)的长城作为一个整体保护;泰山过去只保护古建筑群、摩崖石刻,申遗时意识到泰山是一个整体,这就改写了世界遗产的历史,从此有了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今年泉州申遗成功,中国一共拥有56项世界文化遗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抢救保护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改变了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意识。

  申遗,从文物保护到文化遗产保护

  这些遗产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我们保护什么?我想讲一下大运河的故事。中国大运河申遗时包括京杭大运河和它的前身隋唐大运河,还有浙东运河。隋炀帝开运河时起点是洛阳,而丝绸之路申遗的东起点也是洛阳,这样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就连接起来了,而浙东运河出海处又连接上海上丝绸之路,这样从沙漠绿洲顺着运河到江南,再通往浩瀚海洋。2014年,35个城市参与的大运河申遗成功,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要保护什么?我归纳为16种景观:

  首先要保护人与自然共同生存的自然景观;第二要保护千百年留下的遗址景观,比如堤坝、码头;第三要保护沿线古建筑景观,比如衙署等建筑群;第四要保护沿线的工程景观,比如山东的戴村坝、淮安的水上立交;第五要保护沿线的运输景观,今天江南运河的运输量超过三峡,是黄金水道;第六要保护河道景观,这是运河的本体,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七要保护沿线的社区、街区景观;第八要保护沿线的园林景观,比如苏州园林和扬州瘦西湖;第九要保护沿线的宗教景观;第十要保护沿线商业景观,比如会馆和老字号;第十一要保护沿线的民居景观,传统建筑和乡土建筑是人们的家园;第十二要保护沿线的民俗景观;第十三要保护沿线的生活景观,保持原有的风貌和特色;第十四要保护沿线生产景观,它们留下了很多传统记忆;第十五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沿线的艺术景观;最后,还要保护沿线的城镇景观,留住它们的格局和风貌。总之,需要保护的是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式的内容。

  这就告诉我们,要从文物保护转向文化遗产保护,既保护文化遗产也保护自然要素,既保护静态的遗产也要保护活态的生活和非遗,既要保护古代的遗产也要保护近代、当代的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单个文物也要保护建筑群和文化线路,既要保护高等级文物也要保护传统民居、工业遗产、老字号。

  过去在文物保护语境下我们经常在争吵,是保护重要还是利用重要?现在我们可以说,它们都不是目的,不科学的保护会造成伤害,不合理的利用会造成破坏,真正的目的就是传承,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经过我们的手完整真实地传给子孙后代,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今天,文化遗产已经走进社区和生活,所以文化遗产保护不再是政府的专利,而是亿万民众都有权利的事业,把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享用权交给公众,大家共同保护,文化遗产才有尊严!

  600年紫禁城,既壮美又年轻

  我写了本书叫《大运河漂来紫禁城》,建造紫禁城的材料确实是从大运河上运来的。而我也有幸担任过北京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到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做看门人。

  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但以前你说你馆舍宏大,大部分区域不开放;你说你藏品丰富,99%的藏品锁在库房。我花了5个月,走遍故宫9371间房子,为每间房子确定整治方案,我们喊出一个口号:“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经过3年整治,紫禁城开放面积达到76%。过去的午门雁翅楼是仓库,现在做成临时展厅,原本不开放的慈宁宫做成了雕塑馆,3米多高、1500年北齐菩萨在南墙墙根下站了几十年,灰头土脸,在这里展出脸色都好看了。过去院里惟一一套兵马俑缠着海绵躺在台阶下像伤兵,现在展示出来神采奕奕。文物只有得到关注和保护,才会有尊严。

  我们开放寿康宫,还原乾隆母亲居住时的陈设;我们开放了城门和角楼,过去走到神武门意味着参观结束,现在上面两层展厅常年办展览;我们开放了端门,建成世界上最好的数字博物馆;我们开放了畅音阁大戏楼,作为戏曲馆重新演戏;我们还把故宫最大的地面库房改造成家具馆。

  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公众认可。2019年春节,故宫举办《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这是故宫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临时展览,还原了过年饮宴、中和韶乐等6个场景,其中在养心殿东暖阁,过年时会拿出金瓯永固杯,倒上屠苏酒,皇帝用万年青毛笔写上吉语,我们还原了开笔礼的场景,还展出了五位皇帝写的五个“福”字。

  开幕后每天观众少则2万,多则4万,故宫里挂上春联、门神、宫灯,还有179年没有点燃的万寿灯和天灯,也在乾清宫前竖立起来,80个国家的大使在这里合影。我们研发了100多种文创产品,把中华老字号请进来。以前北京市民占观众比例很低,这次超过了50%,同时35岁以下年轻人也超过了50%,我觉得博物馆就该有这种气象,它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年轻时尚的。

  正月十五,我们点亮了紫禁城,500年来这是它第一次被照亮,也是头一次在夜间开放,人们可以看展览和艺术家的表演,在城墙上还可以看到屋脊、房顶上投影着《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中外观众用手机把现场场景传到世界各地。

  2019年,故宫观众数量达1933万人次,世界第一,其中35岁以下的观众第一次整体突破了50%。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中华传统文化,喜欢古老的紫禁城,喜欢正青春的故宫博物院,我觉得非常欣慰。去年12月8日,紫禁城迎来它600岁生日,我们这一代人成功地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了下一个600年。

  带领“布鞋男团”,用脚步丈量文化遗产

  讲好文化遗产的故事,我们还组织了一个“布鞋男团”,走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个视频节目大家在网上能看到,叫《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每期讲述一项世界遗产的价值、保护带来的巨变和如何融入当下社会生活中。

  第一站是良渚古城,以前这里就是普通的浙江农村,有废品回收站、乡村企业、水塔,还有大量缺乏规划的住宅,周边开山采石,环境被破坏得荡然无存。而今天,这里经过大规模整治建成了考古遗址公园,恢复了山形水系、地形地貌和文化景观,考古表明5000年前良渚古城9个城门中8个是水城门,它就像威尼斯这样的水城,通过这样的水系与周围广阔的区域建立起联系。

  我们来到厦门鼓浪屿,这不仅是风景名胜,还是一个历史国际社区,上个世纪十几个国家的侨民来到这里建造了不同风格的房子,这样它就变成一个万国建筑博览会。申遗成功后岛上居民1.5万,来访者每天不得超过3.5万人次,保证岛上人们有正常的传统生活方式。

  我们还去了福建土楼、景迈山古茶林、杭州西湖、成都都江堰、苏州园林、黄石工业遗产、登封天地之中、湖北武当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老司城遗址,申遗多年后当地民众没有用钢筋混凝土做建材,他们精心地保护自己的村寨,知道游客们来这里是来欣赏他们的家园的。在这里,“布鞋男团”每个人都要给孩子们上一堂课,我对孩子们说:“你们脚下这片土地埋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的宝藏,它比金银财宝更宝贵,这是你们祖先的创造,你们赶快长大,走出大山,学成回来要让这里变得更美好。”

  我这个节目入围白玉兰奖之后,B站评分9.5分,豆瓣评分9分,我把个人体会写成一本书《万里走单骑:老单日记》。我们决定继续走下去,第二季已经去了殷墟遗址和洛阳。

  说了这么多,我想讲的归根到底是一个道理,文化遗产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保护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只有文化遗产得到保护才有尊严,有尊严的文化遗产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而这种力量又惠及更多人的生活,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是大国气象。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本报记者王宏伟整理自单霁翔2021年11月5日在溧水国学经典·无想书院的演讲)

标签:文化遗产;紫禁城;景观
责编:张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