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春读史】告诉你“不一样”的颜真卿(下)
2020-07-07 11:01:00  作者:束有春  
1
听新闻

四.卢杞阴险又毒辣,老太师只身入虎口。

建中二年(781年)二月,卢杞升任御史大夫、京畿观察使。十天后,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卢杞不是别人,就是当年在“安史之乱”时在洛阳被史思明杀害的四人之一、中丞卢奕的儿子。

卢杞任宰相后,专权奸险,嫉妒贤能,稍有不顺从自己的人,必定要置于死地。他厌恶颜真卿的刚正,史书上用“恶直”“忌之”表示他对颜真卿的态度。他先是利用职权,将颜真卿改授为太子太师,但却罢免了颜真卿礼仪使一职,让颜真卿专职当太子的辅导老师去了。仅此还不够,卢杞还派人探听,有哪一个方镇方便些,准备把颜真卿排挤出京城,让他去当地方官。

颜真卿也知道自己的政治处境十分艰难,一次,他直接来到中书省去见卢杞,对卢杞说:“我颜真卿因为性格褊性而被那些小人所憎恨,被不断派遣调任到地方去任职。现在我已经年老体弱了,希望有幸能够得到相公您的庇护。相公您的先父卢中丞(即卢奕)的头颅当初送到平原郡时,脸上满是鲜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来擦,亲自用舌头舔净。相公您忍心不容忍我吗?”

颜真卿也知道自己的“褊性”刚直脾气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人,也预感到现任宰相卢植不能容他,所以只好放下身段,以一个年迈长者的口吻向卢植进行了内心表白。应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增加,颜真卿的性格已经出现了很大转折,有时也不得不向小人低头。

卢杞也没想到,颜真卿这老骨头竟然还有示弱的时候,“矍然下拜”,吓得惊惶下拜,因为论资历,颜真卿是他的父亲一辈的“老领导”,但内心却含怒不已,对颜真卿恨之入骨。

时间到了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了汝州。唐王朝又面临着政权的危机,但对于卢杞来讲,他是终于找到坑害颜真卿的机会了。

他向皇帝上奏:“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意思是说,颜真卿德高望重,在四方诸镇都很有威信,如果派颜真卿前往李希烈军中传达朝廷旨意,说服李希烈,朝廷可以不需要动一兵一卒就能将叛乱平息。

唐德宗李适接到卢杞的奏折后,当然准奏啦,他也不知道卢植包藏祸心。

朝中大臣都知道,这是卢植采用阴毒手法来杀颜真卿,皇帝准奏,“朝廷失色”。

河南尹郑叔则直接劝颜真卿不要去。颜真卿也知道是卢植在有意把他朝火坑里推,但他回答说:“圣旨能逃避吗?”左相李勉听说后,“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于是又秘密上奏,坚决要求留下颜真卿。

唐德宗皇帝似乎也觉得不应该这样做,因为颜真卿是几朝元老,年龄又大了,连忙派人去半道上把颜真卿追回,但已经来不及了,颜真卿已经进入叛军李希烈的管辖范围。

李希烈是何许人也?

李希烈是唐朝藩镇将领、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的族侄。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以李希烈为检校司空、淄青节度使,奉命征讨割据淄青的李纳。李希烈拥兵三万驻扎在许州,他不但按兵不动,反而派亲信李苣去与李纳结为唇齿,阴谋图取汴州。同时,他又传檄给驻守在陈留的李勉,要从陈留借道,理由是他要去打李纳。

李勉在陈留准备军需,又是建桥又是清道,等待李希烈的大军从此路过。

李希烈计划初步得手,反而谩骂李勉。李勉只是不答,严加守备而已。

此时,李纳又派游兵去引导李希烈,阻断了汴州的饷路,逼李勉凿通蔡渠运道,使东南粮饷得以引运。

李希烈委派使者串联河北三镇的朱滔、田悦,希望大家联手造反,一时间,叛军兵势炽烈。

不久,朱滔等人自相称王,并派使者奉上奏笺,愿意尊李希烈为帝。

李希烈乃自号“建兴王”、“天下都元帅”。朱滔、李纳、王武俊、田悦、李希烈“五贼”反叛朝廷的凶焰已经燃烧了大唐王朝的半边天。这是继“安史之乱”后,李唐王朝又一次遭遇到的灾难。

建中四年(783)正月,德宗皇帝命各节度使带兵,形成掎角,共同攻讨“五贼”。但叛军来势凶猛,相继夺取了汝州、洛阳,士人纷纷逃避至河阳、崤渑等地避难。

正在国家面临严重威胁的关口,德宗皇帝听信宰相卢杞建议,诏令太子太师颜真卿去晓谕顺逆祸福。颜真卿被卢杞巧妙地赶出京城、抛入虎口。

五.大义凛然斥叛军,何惧“坑颜”痛罹难。

再说李希烈,他也熟知老太师颜真卿,与颜真卿平素也没有什么过节,但这一次颜真卿是代表朝廷来的,所以他必须先给颜真卿厉害点颜色看看,给颜真卿来个下马威。

李希烈让自己的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聚集在厅堂内外,“恭候”颜真卿的到来。

颜真卿刚开始宣读圣旨,那些人就冲了上来,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有的人直接将刀架到了颜真卿的脖子上,“将食其肉”,竟然要吃颜真卿的肉。

颜真卿也是久经沙场的战将,这点小阵势是吓不了他的。只见他面不改色,怒视群凶。

李希烈一看这架势吓不住颜真卿,赶忙装模作样走过来,用身子护着颜真卿,命众将退下,让颜真卿先住进驿馆。

李希烈逼颜真卿给朝廷写信,为自己洗刷罪行,如果朝廷答应不追究了,他李希烈就答应罢兵。但颜真卿不听。

李希烈又借颜真卿的名义,派他的侄子颜岘与几个随从到朝廷继续为李希烈求情,但“上皆不报”,皇上李适始终没有答复。

颜真卿被困在了叛军大营中,他对家人十分思念,但每次给儿子写信时,只是告诫他们,要严谨地敬奉祖宗,护好家庙,抚恤好族中诸孤儿,从来不写其他的话。

一天,李希烈大宴与他一起造反叛乱的逆党们,并弄来倡优们寻欢助兴,也把颜真卿召过来坐在一旁。

颜真卿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愤怒地对李希烈说:“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意思是说:你李希烈好歹也是皇帝的臣子,怎么能这样做!说完,“拂衣而起”,准备离开。

李希烈也感到有些惭愧,呵退那些倡优们退下。

当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藩镇的使者都在座,他们都是李希烈的心腹同党,好像事先串通好了一样,准备拉拢颜真卿。他们像在演戏一样,对李希烈说:“我等久闻太师名望高,品德好,十分仰慕太师。现在,相公您准备建立大业,另打旗号,自己当皇帝。老太师恰逢此时来到,莫不是老天有眼,也在表明相公您是真正的皇帝?如果相公需要配备一名宰相,哪个也没有老太师更合适了。”他们要让颜真卿背叛朝廷,当李希烈这个“建兴王”伪政权的宰相。

颜真卿正色斥责说:“你们听说过颜杲卿没有?那是我的兄长。安禄山反叛朝廷时,首先起义兵抵抗,后来即使被俘了,安禄山要加害于他,他也不住口地诅骂叛贼们。我现已年近八十岁了,官做到太师,我要向我的兄长学习,至死保持我的名节,怎么会屈服于你们的胁迫!”

众叛贼面尽失色,再也不敢开口。

李希烈见收买不了颜真卿,就开始下毒招,将颜真卿拘押起来,派十几名全副武装的人看守着。又在庭院中挖了个一丈见方的大坑,坑的名字就叫“坑颜”,他要活埋颜真卿。

颜真卿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怡然不介意”。他约见李希烈说:“死生有命,你何必搞那些鬼把戏来吓我?”

在颜真卿被关押期间,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在安州兵败,李希烈命令把张伯仪的旌节及头颅拿给颜真卿看。颜真卿认识张伯仪,他“恸哭投地”,气绝后又苏醒,从此不再与人说话 。

这时,李希烈内部开始发生分歧,大将周曾、康秀林想袭杀李希烈,尊颜真卿为节度,但事情泄露,周曾被杀,李希烈就把颜真卿押送到蔡州的龙兴寺。

颜真卿估计自己一定会死,于是向德宗皇帝写遗表,尽为臣最后一点忠心。同时开始为自己写墓志和祭文,做好随时被砍头的准备。他经常指着寝室西墙壁下方说:“这是放我尸体的地方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李希烈见颜真卿桀骜无礼,难以收买,就暂且不谈,继续率兵北侵汴州,南攻鄂州。在据有汴州后,果然僭居帝位,自己当皇帝,国号为“楚”,年号为“武成”。任用张鸾子、李绶、李元平为宰相,郑贲为侍中,孙广为中书令。另外,剖地设置四节度,以汴州为大梁府治,以安州为南关,将石头染色做成帝玺。

李希烈在汴州称帝时,曾派使者来向颜真卿讨教皇帝登基时的仪式。颜真卿回答说:“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国家礼仪,现在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来者碰了一鼻子灰。

兴元元年(784年),“王师复振”,政府军开始日益强大起来,淮西形势发生转变。李希烈派部将辛景臻、安华到颜真卿住所,在寺中堆起干柴,并且浇上油,点起了熊熊大火。他们把颜真卿押过来威胁说:“再不投降,就烧死你!”

颜真卿纵身就要朝火里跳,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

颜真卿不怕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李希烈的耳朵里。

李希烈有个弟弟叫李希倩,因参与朱泚乱党而被朝廷捕杀。李希烈更加发怒,就派宦官前往蔡州龙兴寺,准备杀害颜真卿。

宦官开始说“有诏书”,让颜真卿接诏书,颜真卿就拜了两拜。宦官接着说“应该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没有完成使命,有罪该死。但使者是哪一天从长安来的?”因为颜真卿此时已经发现苗头不对。

那宦官说:“从大梁来”。即从李希烈的伪“楚”政权都城汴州来。颜真卿怒骂道:“原来是叛贼,何敢称诏!”

穷凶极恶的叛军不由分说,上前就将颜真卿给活活缢杀勒死。

时为唐德宗兴元元年八月初三(784年8月23日),颜真卿76岁。一代名臣,一代书法大家,就这样被惨遭杀害了。试问,大唐王朝,有“书法家”这个尊称吗?“书法家”的命又值几毛钱?所谓书法艺术,当时的人们对它感兴趣吗?他们有没有想到要拿颜真卿的“墨宝”去卖钱?如果有,那帮叛军们会长期关押并最后残忍杀害他吗?朝廷中的那帮奸相佞臣们会想方设法去打压排挤他吗?艺术家没有了良好的社会土壤,再顽强的艺术生命也会被摧残得枯萎凋零。

唐太宗李世民五世孙、曹王李皋听到颜真卿“死节”的消息后,为他伤心流泪,三军将士为颜真卿痛哭不已。

贞元二年(786),李希烈后来因为吃牛肉中毒病倒,被亲信陈仙奇暗中令医生将他毒死。陈仙奇率众归顺朝廷,至此,历时六年的李希烈叛乱才全部平息。大约半年后,已经被朝廷任命为淮西节度使的陈仙奇,派军护送颜真卿的灵柩回到京师。唐德宗“痛悼异常”,为颜真卿“废朝”五日,下诏追赠司徒,另赐布帛五百端。同年,颜真卿被安葬在京兆万年颜氏祖茔,谥号“文忠”。

在南京市龙蟠里旁边的乌龙潭公园内,有一座建筑分外引人注目,那就是“颜鲁公祠”。颜鲁公祠原名“放生庵”,是在颜真卿去世后,到了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年),老百姓为纪念颜真卿首倡置放生池一事所建。放生庵在1851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时被毁于战火。太平天国消灭后,清同治年间,当地政府在放生庵旧址上兴建“颜鲁公祠”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现颜鲁公祠内存有大殿、配殿、东西厢房等建筑,并存有古井一眼,已作为“颜真卿纪念馆”对外开放。

束有春

2020年7月4日于金陵四合斋

标签:皇帝;相公;节度使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