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宏模
岁月如梭般流逝,参加工作二十几年来,单位虽几经变动,但买车、购房和婚育装修贷款都和农商银行存在着解不开的缘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被分配到乡下一所偏远的中学教书,那时候交通极为不便,“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沙土路是我记忆里的最初模样。工作了大半年,往返老家极为不便,于是就有了买一辆摩托车代步的想法,然而想想二三百元的月工资,心里不禁打起退堂鼓。好在有个同事的夫人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农商行前身)上班,于是找到她办理了人生的第一笔贷款——三千元人民币,买了一辆近五千元的摩托车作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
转眼到了二十一世纪,我的第一辆摩托车早已报废,无迹可循,我也来到了另一所乡镇中学教书。但微薄的工资还不足以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我只能从原单位的宿舍搬出,到这所中学所在的集镇租房居住了两年。因这所乡镇离县城不到三十公里,好多同事开始在县城贷款购买商品房,我也想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住房,于是又产生了贷款买房的想法。经过大半年对县城商品房的考察和对房产中介的咨询走访,我终于相中了一套近一百平米的商品房。但一问首付款要六七万,看着手头仅有的三万块钱,我不禁愁上心头。
回到那所乡镇中学,我把想购房的事情跟要好的同事一说,他推荐我到镇上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碰碰运气。于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信用社信贷部,信贷部的同志了解情况后,热情地说,老师有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完全可以在该行办理信用贷款。我激动万分,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经过几天的资料准备和申请签字,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第二笔贷款三万元顺利批复下来,我也成功交付了县城商品房的首付款。
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通过笔试和面试,转入了县城的一所初中工作至今。虽然工资待遇逐年改善,但物价和房价也大幅度上涨,远远高于工资的涨幅,再加上家人的开销、孩子的出生等一些人为因素,经济上每每“捉襟见肘”,我又成为“月光族”的重要一员。眼看着身边的同事购买汽车、二套房,我心里艳羡不已,然而“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购买一辆代步的家庭汽车外,想换一套大一点的舒适住房一直是我的一个心愿。
每当回到那套欠着银行贷款的住房,看着满屋的灰尘和无人料理的狼藉模样,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朋友家人的劝说下,我有了卖掉旧屋,换一套新的大一点的商品房的想法。说换就换,我和家人找中介、看房屋、卖旧屋、搬新家,短短四个月,我们就处理掉了旧屋,换购了家人心仪已久的“三室两厅”,并于当年年底就搬进新家过了新年。
这旧屋、新房的借贷款都是通过紫金农商行办理的,说来中间还有一些“小插曲”呢!本来我是可以利用建设银行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的,但由于出现了一点问题,所以在中介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到江宁紫金农商行办理商业住房贷款,虽往返了几次,但好在农商行同志非常热情有耐心,最终大家共同努力,帮我搞定了住房贷款以及住房公积金的代扣手续。
“贷款那些事儿”虽然已经过去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我和农商行的不解之缘犹在昨天,特别是紫金农商行的热情服务和每月还款的友情提醒,让我这一路走来,倍感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