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八桥的变迁
2020-05-31 19:49:00  作者:高松林  
1
听新闻

高松林

我的老家濒临上丹沟河,上丹沟河和她的孪生姊妹下丹沟河,以及由她们衍生出的二十多条支流,蜿蜒覆盖了陈良全境,这是陈良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走出土墙草屋的家,离家一百多米,便是一座架在丹沟河上的小木桥,十里八乡的人都叫它“刘八桥”。 听庄上的老人说,解放前这里只是一道独木桥,鬼子来了桥板一掀就没有桥了。

要说当年刘八桥的形态,可谓丑陋不堪,桥身低矮且不说,四根瘦弱的桥桩,托起三节黑不溜秋的木棍木板拼成的桥身。如果过桥的人肩上稍微担着一些货物,桥身马上就像打摆子一样。在那贫困潦倒的岁月,孩子们上学根本谈不上有父母接送。一个风雨交加的早晨,我独自一人上学,胆战心惊地跨上木桥,一阵风雨袭来,吓得我两腿一软,只得乖乖地扑下身子爬行过桥。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乡的小木桥也迎来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刘八桥已由木板桥变身水泥板桥。可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水泥板桩桥的结构很简单,两边桥桩上,分别托起一道桥枕,桥枕上架起两块不足一米宽的水泥桥板。当年就是这座让我羡慕的刘八桥,竟然因为结构简单而惹下了大祸。

那是42年前的一个春天,我们乡下人进城入镇最拿手的交通工具便是挂桨机船。早饭后,听说生产队派船去陈良买柴油,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塞满一船舱,有搭船去食品站磅猪的,有去集市上卖鸡蛋、卖细糠的,有去炕坊抓小鸡小鸭的……挂桨机船刚驶出村头几百米,迎面就是刘八桥,不知何故,船头竟然鬼使神差地对着左边的桥桩猛冲过去,只听轰隆一声,霎时间,一块笨重的水泥桥板砸到船头上一位名叫高善良的小伙子,顿时头破血流,不省人事。众人七手八脚搬开水泥桥板,挂桨机船立马加大油门,一路黑烟赶往陈良医院救人。结果,终因伤势太重,没等跨进医院的大门,这位结婚才三个多月的“新郎官”便命赴黄泉。时至今日,只要提起那座刘八桥总会让我惋叹不已,思绪万千。

人,说来也很蹊跷,有些事本来连做梦都想不到的,竟然也能喜从天降。还说那座刘八桥,随着我县交通事业的大发展,横跨我们生产队的那条泥土路,很快由砂石路变成了双向双车道的柏油路了。刘八桥也随之南移数百米,变成一座不带桥桩、又平又稳的公路桥。

上世纪50年代前是独木桥,60年代木板桥,70年代水泥桥,80年代圆孔桥,90年代公路桥。随着时代的发展,水乡人民也一次又一次地见证了桥的转身和变脸。小小刘八桥的变迁,让我从凄凉、悲伤到欣慰。

现在每当我回老家时,总会在刘八桥旁停留一会儿,一边欣赏它现在的英姿,目睹成趟的车辆从桥上飞驰而过……一边回想在这里曾遭受的凄苦。我默默地祝贺它的不断脱胎换骨,祝贺它紧随家乡交通面貌的改变,不断换上新的妆容。

刘八桥的变迁,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然而,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刘八桥的几次蜕变,不正是全县交通大势中的一个亮点吗!不正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苦干实干的阜宁人和勤劳智慧的交通人,向贫穷宣战、向幸福奋进的有力见证吗!

标签:桥桩;水泥;挂桨机船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