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春读史】由“大青牛”看辽朝与金朝祭祀习俗的异同(下)
2020-05-26 09:33:00  作者:束有春  
1
听新闻

(五)对“海东青”的崇拜。“海东青”是一种凶猛的鹰隼类鸟,又名矛隼、鹘鹰、海青,在我国主要生长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海东青身小而健,喙、爪均像铁钩一样坚硬,飞得又高又快,上能袭击捕捉比它大得多的天鹅,下能搏击擒获野鸭、鸡、兔、狍等,既能捕捉飞行中的鸟类,又能逮住地上奔跑的兽类,是游牧民族的重要帮手。传说十万只雄鹰中才能出现一只海东青。天空中飞的天鹅以珠蚌为食,食蚌后,会将珍珠藏于嗉囊中,旧时,契丹人或女真人都会训练海东青捕捉天鹅,以获取珍珠。

据《辽史》卷三十三《营卫志(中)》记载,每年春天天鹅还没有飞来时,皇帝与大臣们来到鸭子河(今松花江)上,“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趁春天冰雪未消融时,就把营帐支在冰面上,凿冰取鱼,坐等天鹅的到来。等到河冰开始泮涣消融时,就让海东青上天去捕捉天鹅和大雁。皇帝要亲自参加这春天的第一次捕猎,主要是捕捉天鹅和大雁。在这之前,大臣们或经过选拔,取得参与活动资格的人们都有分工,有人专门负责寻找天鹅栖息处,发现后就在旁边插上旗帜,派探骑驰报皇上。准备就绪后,远处先鸣鼓,让天鹅受惊吓腾飞起来。另一拨人皆骑马挥旗,把天鹅朝皇上所在的上空哄赶过去。这时,负责管理朝廷鹰犬、海东青鹘之类的“五坊”官署负责人赶快跑过来,单手高擎“海东青”,拜授皇帝,请皇帝放之上天,捕捉天鹅。海冬青很是聪明,直冲天空,很快用钩子一样的利嘴去啄住一只天鹅的大脑,体量再大的天鹅一旦被它一口啄住,定会被死啄死咬不放,并且,海东青同时还会用利爪刺进并压住天鹅身体,天鹅大脑受伤,一下子就会从天空坠落下来。落地后,如果海东青出现体力不济,早已排列在一旁的就近那个人,会迅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铁锥子,快速上前,“举锥刺天鹅,取脑以饲鹘”。把天鹅刺死后,取出天鹅的脑子来喂鹰鹘海东青。那个救海东青的大臣照例会得到银、绢奖赏。皇帝得到头鹅后,先用它来荐庙,供奉神灵祖先,祈祷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接着,群臣各献酒果举乐,摆宴庆贺,大家更相酬酢,致贺语,并且将天鹅毛插在头上取乐。由于这是放飞海东青上天捕捉到的第一只天鹅,所以这次君臣聚宴,又名“头鹅宴”。

契丹人、女真人从小学会骑马射箭,是他们必备的生存技能,而通过射箭来向天空向地面索要食物,更是生存的需要。他们可以弯弓射大雕,更可以弯弓射天鹅、野鸭乃至大雁这些飞禽和野兔等,以作为自己生活来源的重要支撑,因此,对于海东青这样能够在空中搏击的捕猎高手,一定是带着崇敬感恩的心态去侍奉喂养,而不是把它们作为肉食的对象。海东青“以小击大”,正体现了游牧民族拼搏进取与凶猛强悍特点。在冷兵器时代,这种精神是必须具备的,否则你面临的只有灭种灭族。正是在奋力搏击中,作为炎黄子孙的契丹族人、女真族人、以及后来的满族人,才能够在华夏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浓的一笔。海东青是这种民族精神与民族特质的典型形象体现。我曾经去过内蒙古、山西及东北等地的博物馆参观,有时能在博物馆中看到海东青的标本,在一些历史画面中,总会捕捉到海东青的身影,说明对海东青崇拜的习俗,已然渗透到了古老民族的文化基因里了。

辽朝的祭祀风俗内容如此丰厚,有精华也有糟粕,需要我们辨别。那么,金朝的祭祀文化又呈何种景象?翻检整个《金史》,在这方面的内容显然淡薄多了。

金朝在推翻辽朝的基础上建立,这个由女真人发展壮大而建立起来的“完颜氏”政权,发迹于黑水白山之间,最后拥有松、辽大地,既具有了草原文化血性,又具备高山文化的雄浑,在不断争夺辽地、争夺中原的战争中,又不断吸取辽文化与中原文化,为自己的政权服务,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金史》卷一百二十五《文艺列传》对此曾有分析并指出:金初未有文字,但金太祖阿骨打在建立金国后,“得辽旧人用之,使介往复,其言已文”。到了金世祖,开始“渐立条教”;到了金太宗,“乃行选举之法”,开始科考取士。金朝在伐宋后,又“取汴经籍图,宋士多归之”,把宋朝的经史典籍及士大夫,连人带物都弄到了金朝土地上。到了金熙宗,又在尊孔的基础上,任命孔子后裔为衍圣公,“北面如弟子礼”;到了金世宗、金章宗之世,“儒风丕变,庠序日盛”,通过科举考试直接进入仕途的士人有的可以位至宰辅,国家治理能力与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就连元代人都感叹:“金用武得国,无以异于辽,而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间,有非辽世所及,以文而不以武也”。金朝比辽朝文化发达,我们可以从祭祀文化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中感悟到前人所言不虚,但更重要的是指典章制度和文学创作成就而言的。

最能反映金朝祭祀文化进步的,体现在尽量少用牲、尤其是对“大青牛”这样的牲畜保护上。我们可从金世宗完颜雍两次君臣对话中窥见端倪。

第一次,《金史》卷八十九《魏子平列传》载,上(即金世宗)问宰臣曰:“祭宗庙用牛。牛尽力稼穑有功于人,杀之何如?”参知政事魏子平对曰:“惟天地宗庙用之,所以异大祀之礼也。”

第二次,《金史》卷九十五《程辉列传》又载,“旧庙祭用牛,世宗晚年欲以他牲易之”。参知政事程辉奏曰:“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论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不可废也。”

从金世宗皇帝的两次问话中可以发现,金代的皇帝纵然在举行“太牢”祭祀大典时,也不愿意杀死“大青牛”,因为大青牛可以为农业生产做贡献哪!但按礼规必须有牛头、猪头、羊头“三牲”,那也可以用其他的牛来代替呀。

在《金史》“礼志”中,很少见到朝廷祭祀用大青牛和白马来作祭品的。皇统元年(1141年)二月戊子,金熙宗诣文宣王庙奠祭“宣圣庙”时,北面再拜后,顾谓儒臣曰:“为善不可不勉。孔子虽无位,以其道可尊,使万世高仰如此。”后来,礼官参酌唐《开元礼》,定拟释奠仪数,其中有“牲用羊、豕各三,酒二十瓶。”“礼行三献”。没有提到用大青牛,也没有提到用白马。

金世宗大定四年(1161年)五月,天“不雨”,皇上命有司于都门北郊祈雨。祈雨用的祭品只是酒和已经加工好了的“脯醢”。后来还要看情况,如果还是不下雨,那就升级,祈太社、祈太稷、祈宗庙、祈五岳,一直到第十天,如果还是不下雨,那就要“禁屠杀,断伞扇,造土龙以祈。雨足则报祀,送龙水中”。没有听说要杀牲一事。尽管辽朝祈雨时也没有出现杀牲字眼,但金朝明文规定“禁屠杀”,说明金朝对牲畜类的重视程度明显在提高。

在《金史》中,记载祭祀时杀马的只有一次,还是发生在海陵王要过长江攻打南宋的战斗初始时。

据《金史》卷一百二十九《佞幸列传》之《李通列传》记载,金海陵王完颜亮正隆六年(1161年)九月,亲帅大军攻打南宋,要扫平“江南”;十月,大军渡过淮河,来到长江边准备过江。海陵王让将士们筑台于江上,他自己“被金甲登台,杀黑马以祭天,以一羊一豕投于江中。”然后命令领军都督:“舟楫已具,可以济江矣”。

谁知在海陵王带兵打宋时,金朝的朝廷发生政变了,金世宗完颜雍在东京即位称帝,改元“大定”。海陵王前此已派遣护卫前往东京,准备害死金世宗,但前往的人被金世宗的人在半道上给捉住杀死了。海陵王听到消息后,拊髀叹曰:“朕本欲平江南改元大定,此岂非天乎?”乃把事先写好的“天下大定,改元”几个大字给身边的人看。“遂召诸将帅谋北归,且分兵渡江”,打道回府了。

历史从此进入金世宗时期,金朝后来竟迎来了“小尧舜”时代,得到了更好发展。

应该说,辽朝的许多习俗发展到金朝,精华部分还是被继承保留了下来,因为这两个朝代基本上是在同一片天空下,先后演绎着自己的历史,所以为史者可能对金朝的祭祀文化内容故作省略了?金朝建立时,中原北宋王朝已经经过150多年的发展了,在儒释道基础上诞生的“理学”之风已经吹进了金源大地,相信应该对那方土地上的文明教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翻检《金史》,我们很难找到一例金朝皇帝杀死“大青牛”来作牺牲祭品的记录。辽朝与金朝在祭祀文化上的差异性,尤其对待“大青牛”不同价值的认识上的差异,可能与金朝比辽朝建国晚了208年有关,可能与两个朝代发迹始初的地理环境不同——一个是在天高地阔的大草原、一个是在黑水白山之间的大森林有关?但是否也会与下面的这个关于金人祖先的传说有关呢?

据《金史•世纪本纪》可知,金国的始祖名叫“函普”,60多岁时才从高丽国来到黑水流域的一个叫“完颜”的部族生活。不久,完颜部族发生了有人杀死另一个部族人的人命案,两个部族开始“交恶”,开始打斗杀伐不断,从此没有了安宁。完颜部族的头人对外来户“函普”说:“你如果能够为我们完颜部族化解这场怨仇,让双方不要再相互斗杀了,我就将部族一位年龄已经60岁但还没有出嫁的贤女许配给你,并且接纳你为我们部族的正式成员。”

函普自从与兄弟分手,由高丽国来到完颜部族后,寄人篱下,还真的没有机会来为大家做点事,满口答应去试试。

函普对另一个部族的人说:“因为杀了一个人,大家双方就打斗杀伤不断,人财物损失损伤更多。不如我们只诛杀造成动乱的那第一个人,另外,部族再以其他财物来补偿受害者,这样双方既不再打斗了,受害的一方还可获利得到赔偿呢。”

那个被杀了人的部族答应了这个条件,而完颜部族的人也觉得是这个理,于是按照函普的意见,把那个杀人的完颜部族的人处死了,同时赔偿了对方相应财物,矛盾化解了。在调解过程中,双方约定:“今后凡有杀伤人者,征其家人口一、马十偶、牸牛十、黄金六两,赔与所杀伤之家,即两解,不得私斗。”大家都表示:“谨如约”,一定遵守誓约。也就从那时起。女真人形成一个习俗,凡是杀了别人的,就必须赔偿30头马和30头牛。

这场斗殴纠纷事件处理得很成功,完颜部族的人都信服这个从外地来的人,就用一头大青牛作为奖励,同时按之前约定,把那位60岁的未婚女子许配给函普。

60多岁的函普就以这头大青牛作为聘礼,将那位完颜部族的女子娶了回来,同时还一并拥有了那位女子的所有财产。说来也神奇,一对60多岁的男女组合成家庭后,女子很快怀孕了,竟然先后生下了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大儿子叫“乌鲁”,二儿子叫“幹鲁”,女儿叫“注思板”。函普一家人从此成为完颜部族正式成员,并受到老完颜部族人们的爱戴,子孙不断繁衍,家族不断强大,最终出现了一个似乎具备神性的“完颜阿骨打”,直至建立了大金国。

“完颜”作为复姓,成为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的大姓。一直到金熙宗完颜亶的天会十四年(1136年),函普才被追谥为“景元皇帝”,庙号“始祖”。

函普当年靠着一头“大青牛”作为聘礼,娶到了妻子,生下了儿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大青牛”是金朝人的福星,是他们崇拜的图腾,金朝人在祭祀文化中体现出的对“大青牛”的怜悯与爱,是否也可从这里得到一点解释与启发呢?

但辽朝的“木叶山”神话传说也告诉我们,契丹族的男祖先神是“乘白马”、女祖先神天女是“驾青牛车”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应该说,“大青牛”和“白马”也应该得到契丹辽朝的崇拜保护呀,那他们为什么要一个劲地、不断地宰杀青牛白马呢?

也许民俗学能够告诉你:辽朝人是更相信天神地祇的力量,他们希望自己的图腾祖先能够在天神地祇那里助他们一臂之力。从图腾信仰角度解释,杀死图腾乃至吃掉图腾和放生图腾都是对图腾的尊重,从图腾那里获得的力量都是一样的。金朝人不杀或少杀“大青牛”,是他们放生图腾、愿图腾能保祐本部族乃至国家的强大。在“大青牛”崇拜问题上,辽朝和金朝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形式,其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借助图腾的力量,让自己壮大强盛起来。

有道是:

契丹女真本炎黄,

青牛白马传说长。

山河厎定非穷黩,

莫道马背是故乡。

2020年5月23日于金陵四合斋

作者束有春,文学硕士,研究员。长期从事我国文化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先后发表有关古代文学、历史文化、文化遗产、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理学古文史》《感知风骚时代》《传统与现代》《江苏戏曲文物研究》等学术著作多种。现为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炎黄文化》杂志副主编。

标签:天鹅;部族;皇帝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