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五项微调”保障《社区矫正法》实施
2020-07-01 19:35:00  作者:韩立国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邳州市是江苏省人口第二大县,社区矫正对象人数常年维持在1000人左右,在有限的人力和财力条件下,邳州市通过十余年的摸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地方实际情况,并独具特色的社区矫正“邳州模式”。近一年来,其在组织结构、动态评估、劳动教育、执法手段、精准矫正等方面对社区矫正工作开展“微调”,全面对接《社区矫正法》,保障法律顺利实施。邳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孔岳杰表示,将要以《社区矫正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开展更精准、更科学、更人性的社区矫正工作,实现其法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组织结构“微调”

邳州市司法局按照“科学化、专业化”原则,建立了“一中心、两基地、三中队”的一体化社区矫正体系,根据地理位置设置邳南、邳北两个社区矫正分中心,引入安置帮教协会、社区矫正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织密矫正网络。

薛某,女,家住邳州市车夫山镇,因非法运输枪支弹药罪被判缓刑,在车夫山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车夫山司法所距离市区距离超过40公里,来回需要2个多小时。去年,薛某在市区找到了一份工作,但由于需要定期、不定期到司法所报到,给薛某造成一定的不便。该局在了解到薛某的困难后,及时将其转入城区社区矫正“女子中队”,不仅解决了她的奔波之苦,也能为其提供更精准的矫治。

动态评估“微调”

邳州市司法局坚持实行“一人一案”分级,进行分类社区矫正,该局依据审前调查结果,根据社区矫正对象具体罪名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社区矫正对象个人基本情况以及家庭成员构成等,科学开展风险等级评估,将新入矫人员精细分为25类和5个管理等级(一级管控等级最高,五级管控等级最低),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

黄某,男,身有残疾,因非法拘禁被判处缓刑。因所涉矛盾纠纷未得到根本化解,其对判决不满,不配合监管、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恶语相向。邳州市司法局将黄某纳入第二级管控等级,制定专门矫正方案和帮扶措施。了解到黄某特别疼爱其女儿,在家也最听女儿的话,邳州市司法局先与黄某女儿沟通,由她去劝解其父亲,最终成功化解黄某心结,并根据其后期遵守纪律等实际情况降低其管理等级。邳州市司法局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管理等级的动态调整,为实施不同管控措施提供了“抓手”。

劳动教育“微调”

《社区矫正法》规定:社区矫正的措施和方法应当避免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限制或者变相限制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

何某因犯“生产伪劣产品罪”被判缓刑,何某在城区找到一份快递员的工作,但定期、不定期需参加的集中劳动和教育直接影响了何某的工作。

邳州市司法局一直高度关注该类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困难,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形成了完善、科学、行之有效的社区矫正管理体系。在矫正法出台后,迅速进行总结和调整,依托支付宝“3小时公益”平台,创新开展“矫正亭+支付宝”社区矫正公益劳动新模式;通过“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银杏甲天下”等在线学习平台,使社区矫正对象更自由、更高效地参与公益劳动和教育学习,消除了何某等人的困扰。在疫情期间,邳州市司法局通过在线签到、云学习等方式完成了公益劳动和教育,实现了最大程度减少对社区矫正对象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执法手段“微调”

因两个子女都在江苏昆山读书,社区矫正对象纪某经常向邳州市司法局请假去昆山,但由于不符合请假条件,纪某的请假申请多被驳回,纪某为此深感困扰。

邳州市司法局着力强化设备保障,对执法记录仪、人脸识别系统、矫务通等执法装备进行全面更新;与公安、检察、法院、监察等单位建立高效沟通渠道,积极对接“雪亮工程”,解决社区矫正对象行踪监管难题;主动邀请司法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开展执法培训和督导,强化证据意识、保密意识,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社区矫正法》将于7月1日生效,邳州市司法局已做好各项执法准备,能即刻调整执法模式,将更加“放心”地批准类似纪某等社区矫正对象的需求。

精准矫正“微调”

“邳州市司法局坚持区分对待、单独矫治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这不仅契合了即将生效的《社区矫正法》的人本意识,也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保持法治效果一致。”邳州市司法局副局长黄远飞表示。

一直以来,邳州市司法局特别关注对未成年人、妇女及老年人等特殊社区矫正对象的精准帮教。该局先后成立了社区矫正“未成年人中队”和“女子中队”,根据其身心特点,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建立“物质帮困、精神济困、育人解困”的长效帮扶机制。同时进一步探索“老年人中队”的建设,针对性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韩立国

标签:社区矫正;邳州市;社区矫正对象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