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5年)》发布
常住人口首次零增长、老年人口增量略有回调、出生人口数小幅回升
2025-10-20 23:2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海盈  
1
听新闻


常住人口首次零增长、老年人口增量略有回调、出生人口数小幅回升

《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5年)》发布

  10月20日上午,江苏省民政厅、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医疗保障局、新华日报社召开发布会,共同发布《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5年)》。江南时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截至2024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175万人,占比25.5%,其中,全省60—64岁老年人口581万人,老年人口的增长仍以低龄活力老人为主。

  银发经济加速布局

  省民政厅副厅长邱泽森介绍,2024年我省人口老龄化进展呈现出常住人口首次零增长、老年人口增量略有回调、出生人口数小幅回升、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老年人口年龄结构依然相对年轻等几个特点。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26万人,与2023年末持平,首次零增长;出生人口42.6万人,比2023年增加1.7万人,自2016年以来首次回升。全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1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5.5%,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594万人,占比18.7%,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

  其中,全省60—64岁老年人口581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65万人,占老年人口增量的75.6%。这些“60后”新晋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良好,有参与社会的强烈需求。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25.42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5.29%。高龄长寿老年人越来越多,全省百岁老人达8811人,较上年增加128人。

  发展银发经济已经成为江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群体高品质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2024年,省政府出台《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结合我省银发经济发展基础和现实需求,重点推动老年产品制造业、养老服务业、抗衰老产业等三大领域10个方向加快发展,聚力培育10个以上银发经济特色园区。目前,全省19家单位申报建设银发经济特色园区。全省共59个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进入国家推广目录,居全国前列;积极培育康养旅游融合业态产品,6个康养旅游项目入选《2024年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名录》;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建旅居康养协同发展机制,确立我省长三角旅居养老地100家、健康养老目的地25个。

  养老服务体系扩面提质

  养老,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近年来,江苏通过政策创新和资源整合,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发展。

  报告显示,江苏实施“舒心助餐”专项行动,全省累计建成各类老年助餐点8000余家,为135.6万老年人开展助餐服务;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行动,全省累计建成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530余家,实现了城市街道全覆盖;建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8万个,站点覆盖率85.7%,为370万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基本建成了涵盖生活、照料、关爱为一体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争取3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为14万户老年人家庭完成居家改造或增配辅具。

  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叶翔宇介绍,今年,江苏进一步优化政策举措,补贴比例为购买适老产品总价的30%,最高补贴金额15000元,较去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已审核通过申请改造户数4.4万户。

  同时,江苏推动养老机构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全省共有在业养老机构2240家,其中五级养老机构41家,长三角地区最多。全省共有在岗养老护理员6.07万人,其中通过职业技能认定超过60%。我省还在全国首创养老护理职称制度,已有626人获评。

  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江苏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设施统筹规划、毗邻建设、融合服务,推进养老机构“由养设医”,支持乡镇卫生院“由医办养”,更好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截至去年底,全省建成二级以上老年医院89家,护理院432家,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超过97%。

  老年友好社会稳步推进

  江苏以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为抓手,从硬件改造到软件升级,从政策保障到人文关怀,系统构建“老有颐养”的社会环境。

  江苏推进城市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省新建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全年完成693个老旧小区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完成加装并投入使用电梯1571部,老年宜居环境持续优化。

  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局副局长顾敏介绍,为响应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安全、便捷、舒适”出行期盼,江苏着力推进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服务,全省累计打造敬老爱老公交线路290多条,累计新建和改造无障碍公共汽电车站台超1000座,累计投入运营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超1.7万辆。所有市、县均落实老年人乘车减免政策,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部免费乘坐公交,南通、淮安、扬州等地实现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

  同时,全省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804家,为70岁以上老年人开设挂号、缴费、取药优先窗口,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伴医服务;实施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专项普及培训工程,全年共培训老年人56.27万人次;全省全年发放尊老金总额20.8亿元,惠及332万8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法律援助“情暖夕阳红”行动,全年共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7891件,公证服务老年人20万余人次。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

标签:老年人口;老年人;银发经济
责编:滕方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