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力余|致敬殒落之巨星——哀挽杨振宁先生
2025-10-20 16:0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蒋力余  
1
听新闻

致敬殒落之巨星

——哀挽杨振宁先生

蒋力余

  科学巨星、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先生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103岁。噩耗传来,举国同悲,深情挽悼,泪洒江天。

毛主席会见杨振宁先生

  杨公字伯瓌,安徽合肥人,理论物理学家,其父杨武之先生为清华大学教授。杨公少负异禀,于数学之钟爱显示超常才能,刚上中学一年,便修完中学阶段之数学内容,有人建议学习更高深之数学知识,其父不许,对儿子提出必须花数年功夫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杨公谨遵父命勤修国粹。国学修养之深厚,于杨公人格之完善、意志之坚毅、内心之充实、思维之拓展已起至关重要之作用。数学泰斗陈省身先生乃杨公之师,1975年杨公《赠陈省身先生》诗云:“天衣岂无缝,匠心剪接成。浑然归一体,广邃妙绝伦。造化爱几何,回力纤维能。千古寸心事,欧高黎嘉陈。”海外生活数十年之大科学家竟然写出如此晓畅之旧体诗,令人惊叹。陈省身先生创建数学领域之“纤维丛”理论,结构完美,杨公以“天衣”喻之,形象生动。杨公将恩师与欧几里得、高斯、黎曼、嘉当四位世界级数学大师并列,识见卓远,评价客观,深见尊师之美德。

周总理会见杨振宁先生

  杨公年十六考入西南联大,浸淫物理。进入清华研究院深造,获物理学硕士学位。负笈大洋彼岸,于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杨公与李政道教授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颠覆旧说,开辟新域,遂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为华人首获此殊荣者。杨公与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论”,为现代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之基石。公居异域,心系华夏。1971年,中美初通,公即归国,为华裔科学家之先。与周恩来总理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促膝交流五小时有余,总理所问之事,非仅仅自然科学也,乃对美邦全方位之了解,如美国大学如何组织,方针为何,从社会问题、科学研究、国际动态至家庭生活,话题广泛。1973年7月17日,毛泽东主席会见杨振宁先生,谈话内容涉及哲学、物理学及科学研究方法等多个领域,主席赞赏杨振宁对自然科学所作之贡献。

杨振宁先生与翁帆夫人

  杨公之卓越成就,极大提升中国科学家之国际影响力,证明华人科学家在基础研究领域之顶尖能力。杨公归国所作贡献甚多,如1997年主导建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现为高等研究院)成为我国基础研究之重要标杆。多次为高能物理、芯片等领域之科研布局提供战略指导。倡导“千人计划”,推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期授课清华,资助数百名中国学者,培养新一代科研骨干,晚年持续通过科普活动向公众阐释科学原理,弘扬科学精神。

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授课

  杨公2025年重申:“最大贡献是打破国人自卑心理”,此言深矣,如金石之音,振聋发聩。近代以来,清廷腐败,列强以枪炮打开中国国门,显露泥足巨人之形象,继之日寇入侵,中华文明备受摧残,生灵涂炭,极大摧毁民族之自信心。杨振宁立志让国人摒弃自卑心理,极大振奋民族之文化自信,于民族之自强影响深远。公以科学巨擘之姿扬眉吐气,如凤凰之翔,虬龙之舞,强国振邦,凌霄一羽。公之一生,以学术破自卑,以归国明心态,以坚毅励后昆,先生之爱国赤诚永湛芬芳!杨公言曰:“我虽居美,血管中流中华之血。”此非虚言,乃毕生践履之道,如松柏之根,深扎神州大地。先生之学、先生之才、先生之德永如明月照途,激励华夏儿女丢弃自卑,昂扬奋进,自强不息。试以《水调歌头·敬挽杨振宁先生》小词二阕作结:

杨振宁先生书法(图片来自网络)

  十月凉风起,秋雨正凄其。

  哲人驾鹤归去,苍昊暮云低。

  年享百龄高寿,德比前贤圣哲,

  悟道湛天机。

  勋业惊寰宇,

  情系五星旗。


  诺奖获,华族耀,定归期。

  伟人相见,促膝谈笑见晨曦。

  港澳传经布道,海淀滋兰树蕙,

  九畹尽芳菲。

  君去当含笑,

  赤县耸丰碑。


  俊杰庐州出,年少展风流。

  浩然正气长养,国粹浸心留。

  调动潜能智慧,发论天惊石破,

  辟域有谁俦?

  求索何辞远,

  悟道未曾休。


  老骥奋,红袖助,壮神州。

  遗言警世,激励勇把自卑丢。

  谨记列强恣肆,

  岂忘倭奴蹂躏,

  月亮亦蒙羞。

  踵武勤超越,

  挥策纵骅骝。

  1964年杨振宁首次赴港讲学,1997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2007年,杨振宁被澳门科技大学授予荣誉教授称号。

  “海淀”:清华大学在北京海淀区。

  “港澳”:指代杨振宁先生香港澳门的活动和贡献。

  “滋兰树蕙”:语见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月亮”句:胡适在1947年或更早的公开场合提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表述,后被简化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作者系湘潭大学教授,民政部希望工程书画专委会智库顾问、荣宝斋沈鹏诗书研究会理事、沈鹏介居书院院聘艺术家、卓越诗书画美评家、诗人)

标签:杨振宁;书法
责编:王嫣然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