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紫砂,“智造”千年非遗新活力
2025-08-10 22:1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徐曦  
1
听新闻


AI赋能紫砂,“智造”千年非遗新活力

  古韵新态的流畅线条、玲珑活泼的动物造型、壶杯呼应的新颖套组……近日,“隐砂万象 智启未来——陶瓷产业新质生产力论坛暨隐砂品牌发布会”在无锡启动,依托AI算法深度赋能紫砂产业全链路,实现从产品研发、工艺制作到市场推广的智能化革新,为传承千年的紫砂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隐砂设计作品《孤舟蓑笠翁》

  “以紫砂产品的底层器型创新为己任,将传统非遗与现代东方美学融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以创新为底色,拓宽传统紫砂叙事题材,为紫砂产品带来更加国际化、年轻化与生活化的表达。”这是创始人周振阳创办隐砂品牌的主旨。

  去年,资深建筑师、启迪设计AI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振阳与国家工艺美术师、陶艺师陈亚一次思想的碰撞,为隐砂品牌的创立打下基础。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策划、探讨和筹备,带着他们对工艺美术的热爱和年轻人的冲劲,以“泥中藏天地,隐砂万象生”为理念的隐砂品牌于今年7月正式创立。据了解,隐砂定位为“以人工智能技术重构传统紫砂工艺的文化科技品牌”,以陈亚为品牌主理人,同时拥有吴鸣、邱玉林、高海江、俞志贤等紫砂艺术大师组成的顾问团队。

  “紫砂作品的手工制作技艺是我们坚持的原则和底线。”深耕建筑设计及数智科技行业多年的周振阳与紫砂技艺传人陈亚双向合作,在利用AI设计出具有独特造型的紫砂作品图样后,或以3D打印为辅助,通过工艺师们的巧手制作,让最终推出的隐砂品牌紫砂作品呈现出独一无二的面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是中国山水画常用的意境表达,隐砂团队将其以紫砂的形式展现,让作品《孤舟蓑笠翁》既有水墨画的韵味,又有紫砂作品的刚柔并济。

  作品《太极舞者》则以太极气韵塑型。壶身模拟盘坐童子轮廓,圆融曲线暗合阴阳相生;三足鼎立如扎根大地,壶嘴微昂,点睛之笔是乳突盖顶似中医里所说的百会穴,有“引气通玄”之意。

  “用传统紫砂造型手法结合近现代艺术语言的训练,从而找到紫砂姿态的更多可能性,这为创作提供了大量灵感。”隐砂品牌设计总监董志国这样认为。

  从紫砂到陶器再到瓷器,通过几百万张图片的AI测试训练,隐砂团队成功将数字算法与紫砂制作有机结合,并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在紫砂器型创新方面获得成效。

  “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用‘AI设计+传统手艺’制作紫砂,创新才有生命力。我们要在传统‘根深蒂固’的基础上让其‘枝繁叶茂’。”陈亚说。在传统手艺人心中,每一次拍打泥条都是他们与自然的对话,每一次修正塑型都是他们内心的表达。陈亚认为,一把壶就是一个宇宙,这千年传承的温度就是“隐砂万象生”的具象。

  品牌发布会现场展出的20多件紫砂作品,显现出年轻团队的未来可期。

  “他们大量地吸收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科技,探索紫砂艺术发展的新路径,这十分有意义。”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德伟表示。

  记者注意到,隐砂推出的紫砂产品分为“国器”“雅奢”“潮韵”“萌玩瑞兽”四个系列,主推的“潮韵”及“萌玩瑞兽”两大系列产品售价在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在产品包装上,每件产品都配有精致纸盒及与之对应的手绘卡片,摆脱了传统紫砂产品的包装风格。

  “从使用价值到情绪价值的提升是新型消费的特点,我们选择了一部分产品做新的尝试,希望这类产品能够更加趋于紫砂文创化,进而开拓年轻消费群体。”周振阳告诉记者。

  将七百年紫砂工艺数据转化为创新型紫砂产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系统学习传统器型美学,以AI算法驱动器型创新,隐砂告别传统营销模式,以“传递东方紫砂美学”为品牌核心使命,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打通全球销售渠道,实现传统紫砂产业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链条升级。作为紫砂文化的数字转译者,隐砂正以“智造”重新定义非遗传承,让千年窑火在人工智能时代焕发新生。

  (江南时报记者 徐曦)

标签:紫砂;隐砂;品牌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