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有看头|南通博物苑越窑青瓷皮囊式壶——“这壶圆圆胖胖好可爱啊”
2024-03-28 22:1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毛艳  
1
听新闻


南通博物苑越窑青瓷皮囊式壶——

“这壶圆圆胖胖好可爱啊”

  1973年,在南通电影院前人防工地的施工现场,一件“越窑青瓷皮囊式壶”被施工的民兵挖了出来。如今,此壶已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江苏省24件国宝之一、南通博物苑镇苑之宝。

  这件越窑青瓷皮囊式壶通高20.4厘米,最大腹围50厘米,底径9厘米,作为目前越窑青瓷中皮囊式壶的孤品,同时又是罕见的秘色瓷,它从出土时就受到人们的珍视,历经国内古陶瓷专家的鉴赏,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它的珍贵之处体现在历史、艺术、科学三方面。”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介绍道,“追溯其生产源头,皮囊式壶产自晚唐时期,而唐代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对峙局面,其中‘南青’以江南和钱塘江流域的越窑为代表。”位于江南地区钱塘江流域的越窑烧制出了完全是北方风格的青瓷皮囊式壶,充分反映了当时各民族间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

  “这壶圆圆胖胖好可爱啊。”正在苑内参观的小朋友,形象描述出了这个壶的外形特征。越窑青瓷皮囊式壶浑圆饱满、雍容大度,也正是大唐王朝的时代特征与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完美融合。

  细看这件瓷壶,其造型、纹饰都颇具创意。瓷壶的横梁与下端壶体的连接处做成了相对的龙首形,在二龙首相对的中间部分堆塑了一个近似菱形的小平台,平台上方和横梁上端都有一个小巧的珠状凸起物。提梁和壶身多处都适当地压印了圆珠纹。

  记者注意到,与壶口相对的壶尾部留有一个小孔。南通博物苑讲解组组长陆苒苒告诉记者,这是为了方便灌注液体时排气,使出水更为流畅。另外,器表的装饰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塑、堆贴、压印等手法,特别是工匠们在提梁与壶体的连接处别出心裁地做出了两个相对的龙头形,与中间的珠状凸起形成传统的“二龙抢珠”形式,让这件貌似平常的皮囊式壶的艺术形象得到了升华。

  其艺术价值不止于此,越窑青瓷皮囊式壶还是罕见的“秘色瓷”。正如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所赞誉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器身通体所施的柔和滋润的淡青绿色釉,向人们展示着其“如玉”的光泽,因其釉色之美、制作工艺之高,至今无法仿制,代表了当时中国制瓷的最高水准。

  除了越窑青瓷皮囊式壶,南通博物苑珍宝无数。跳出浩如烟海的馆藏,南通博物苑本身的创建也堪称“一骑绝尘”。南通博物苑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办,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博物苑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

  历经百年沧桑,如今的南通博物苑,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近代博物馆理念以及中西合璧的建筑相得益彰,氤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成为公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人们了解南通、接受文化熏陶及旅游打卡的城市特色文化名片。 

(江南时报记者 毛艳)

标签:南通博物苑;皮囊;青瓷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