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江南 品味古镇】梦里水乡江南镇
2022-09-05 21:2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永祎  
1
听新闻


  【编者按】探寻江南文化的底色、气韵,品味江南古镇的精致、优美,本报从今日起推出“阅读江南 品味古镇”栏目,发怀古之情,寻历史之迹,观现代之变。

梦里水乡江南镇

□ 张永祎

  江南是一个让人心旌摇曳的美丽地方。白居易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王安石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赵师侠说“水光月色两相兼,月映水中天”(《江南好》),韦庄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菩萨蛮》)等,江南充满诗情画意,也让人梦牵魂绕,江南几乎就是“人间天堂”的代名词。

  “江南”,如同“塞北、中原、关中、岭南、河西、西域”一样,是古人从文化同质性着手、辅以山川形势构建出的许许多多充满历史文化韵味的地理区划。它们更多带有意象的模糊特征,并不能够代表严格的边界意识和明确的区域划分,所以历来对“江南”的理解都相对宽泛和比较笼统,随着历史的进程和岁月的变迁,也会出现缩水和扩容,这也导致江南成了一个不断变化而又与时俱进的地域概念。

苏州市周庄镇 视觉中国供图

  我觉得“江南”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概念:一是大概念。即长江以南都是江南。这个不是特指概念,而是一般概念。也就是说,只要是在长江的南面,人们都会统称江南。二是中概念。江南包括上海、浙江、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等长江以南地区。这主要是来自于唐朝贞观年间,将全国分为十个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和江南道,江南道范围,大致就是这“六省一市”长江以南的部分。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中写的潭州,就是现在的湖南长沙,被认为是江南,就是江南道的概念。三是小概念。这里的江南并不是指长江以南的所有地方,仅限定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以及环太湖周边的主要区域,其主体为明清时代的“八府一州”,包括松江(上海)、苏州、常州、镇江、应天(南京)、杭州、嘉兴、湖州八府及从苏州府辖划出来的太仓州等,这算是有了比较明确的地域界限。但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这里怎么没有无锡呢?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锡都是不可或缺的江南重镇,只是从当年的行政区划来说,无锡还是常州府下面的一个县。

  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明朝朱元璋在江南设立的叫南直隶,主要包括江苏省和安徽省,到了顺治初年(1644),为了体现改朝换代,才将“南直隶”直接改为“江南省”。到了康熙六年(1667),考虑到江南省体量太大,又把江南省一分为二,划成江苏省(含今上海)、安徽省,也就是取江宁府之“江”和苏州府之“苏”构成了江苏,取安庆府之“安”和徽州府之“徽”构成了安徽。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就是为了进一步延伸说明,小概念的江南不仅包括“八府一州”,还应该包括安徽。

  从一般意义上讲,江南版图应该以长江为界来划分,但我们忽然发现,在长江以北的扬州也变成了江南?这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明明是江北的城市怎么就变成江南了呢?但更为突破我们想象的是,事实上扬州并不止于现在,人家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江南了。据《禹贡》记载,大禹把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扬州、凉州、雍州、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荆州。对于扬州究竟如何定义,战国及两汉时期成书的中国古代第一部辞书《尔雅》,在“释地”的栏目下,是这样解释的:“江南曰扬州”。也就是说,扬州比现在的所有江南城市都要优先地被称为江南。确实让人瞠目结舌,但也不得不点头称是。当然,历史上的扬州肯定不止是现在的扬州,涉及的范围更加广阔,不仅指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还有可能包括福建、江西、广东和广西等,但毋庸置疑也包括现在的扬州。现在的扬州能够划入江南板块,确实来自于历史传统的归类,也与江南划分的标准有关。也就是说,对于江南的认定不仅要有地域上的明确性,还应该包括文化上的趋同性。江南文化的本质就是水乡文化,如今的扬州显然具有浓郁的水乡气质,将其划入江南板块也名正言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江南就不仅是地理上的江南,还是文化上的江南,扬州也就因为江南文化而变成了文化江南。

  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大中小的概念适应不同的场景,各有其不同的价值。对于今天来说,小概念的江南几乎是与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基本重合,这种文化的趋同一定会促进文化融合和共同繁荣,这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历史与现实的贯通,继承与创新的衔接,我们认为的江南,应该是小概念的江南。

  烟雨入江南,山水入墨染,世间极美的水墨画就掩藏在江南水乡。这是一片神奇的“人间天堂”,这里星罗棋布着许多江南古镇,像一颗颗明珠嵌镶其间,星光闪耀,熠熠生辉。这里有数不完的桥,划不完的船,听不完的评弹,逛不完的园林,赏不完的美景……

  有人说“江南四大古镇”,周庄、同里、西塘、乌镇;有人说“江南六大古镇”,周庄、同里、西塘、乌镇、甪直、南浔;有人说“江南十大古镇”,周庄、同里、西塘、乌镇、甪直、南浔、朱家角、光福、木渎、安昌。其实江南古镇还要比这多得多……

  江南古镇既然如此“出圈”,受到青睐,那么吸附人们眼球的力量究竟是什么?我觉得主要有四点:一是水乡比较典型。江南古镇出生并生长于江南水乡,准确地说是那些最具代表性特征的江南水乡。“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唐杜荀鹤《送人游吴》),悠悠的水,曲曲的河,弯弯的桥,窄窄的街,深深的巷,长长的廊,凸显的就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水粉画!二是历史比较悠久。大家所熟悉的周庄、同里、西塘、乌镇等,都是活着的千年古镇,把时间再往前推,有的历史还会更遥远。比如梅里古镇就是“泰伯奔吴”的最初落脚点,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泰伯庙和伯渎河。泰伯庙是江南地区第一座奉祀泰伯的庙宇,历史可以追溯至东汉,因为是先人所树的历史标签,时间靠近,可信度更强一点;伯渎河传说就是泰伯开发江南时所修,为中国历史上开凿的第一条人工河流,对江南的生活、交通、灌溉、排洪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泰伯因此被认为是江南的开发始祖。三是传承比较完整。这些古镇不仅鲜活地跳动着历史脉搏,也绮丽着传承文化的热切涌动。无论看到的、听到的,还是吃到的、买到的,都能感受到由来已久的文化意味和地域色彩。四是个性比较鲜明。有人说,看到江南水乡好像都差不多,其实再往深处走一走,就会发现同中有异。周庄的繁华之盛,南浔的富甲之态,西塘的朴素之韵,同里的宁静之美等,皆以其独特的魅力令人神往!

  是的,只要一提到江南水乡,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小桥流水人家”,这虽是元人马致远写秋思的句子,却惟妙惟肖地道出了绿波纵横、杨柳婆娑、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的美妙景观,这是江南水乡的真实写照,也是江南古镇最为恬静优美的画卷!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

  ——流水。江南是水做的江南,这里遍布江河湖海,拥有425公里长的长江、820公里长的运河,以及17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还有湖泊200多个,水域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河网长度高达6公里左右。应该说,江南的一切都是由水写成的,水是江南的颜值巅峰!许多古镇顺流而下,因水成镇、因水成市、因水成居,因水而名扬天下。流水是灿烂古镇的风花雪月,流水也是水到渠成的自然逻辑。第一,有流水就会有河道。河道是水乡古镇的生活乐章,盘活了千年的历史,它们形态却各不相同,水路结构因而也千变万化:有的是“带状型”,以“一”字型飘带作为市镇发展的重要轴线,主要的商业和公共场所均沿河而建,通过河、街、房的平行并置,构造出一个虚实相间的线性空间,比较典型的是乌镇;有的是“十字型”,以两条纵横交叉的河道为轴向四面发展,十字交叉的港口或街道成为全镇的中心,比较典型的是甪直;有的是“网状型”,以宽度相仿的多条支流相互交错,构成网状的河道结构,四面汇聚的交汇点也就是市镇中心的高潮处,比较典型的是同里;有的是“团状型”,河道呈现围着古镇转圈的特点,一圈一圈地进去,一圈一圈地出来,此类古镇河道都是随势而弯、顺其自然,呈现出环环相扣的团状型布局,比较典型的是周庄。还有一些不规则的河道,它们随物赋形,就地取势,过东折西,走南闯北,纵横交错,曲折回转,各具特色。第二,有驳岸就会有埠头。所谓“埠头”就是码头,水乡人家几乎都有一个小小的河埠头,主要用于取水、洗涤、贸易、消闲与娱乐等,此外还有一些公用的比较大的河埠头,可以供商贸船只运输往来。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就有这样的描写:“那些戴旧毡帽的大清早摇船出来,到了埠头,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命运。”第三,有埠头就会有舟船。舟船是水乡流动的风景,主要有乌篷船、大网船、小网船。乌篷船作为江南水乡独特的交通工具,一直往来于历史和现实的码头,也时常会把游人撑进诗情画意中。余秋雨先生在散文《江南小镇》中感叹道:“像多数江南小镇一样,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我们对此深有同感,温婉欸乃船橹轻摇,水乡美景尽收眼底,坐在船上欣赏江南古镇,仿佛都是浮在水上、漂在水上、行在水上。因此,水是水乡的公路网,水是水乡的洗涤机,水也是水乡的生命线!

  ——小桥。古镇是水的国度,也是桥的故乡。吴地民间流行“一步两桥”的说法。这些形形色色、造型各异的小桥,或飞越于清波,或横跨于街面,或盘旋于要津,或点缀于园林。建桥时间基本发端于宋,发展于元,集中于明清。小桥的主要类型有梁式桥与拱式桥两种:梁式桥,是用同等高宽的石柱平列成柱墩,再在石桥墩上架石梁,然后在石梁上铺设石板;拱式桥,是用石块堆砌桥墩,再用券石砌造呈半圆形的桥孔。拱式桥不仅符合力学原理,也符合美学原理。“桥里桥”是乌镇最美的拱桥,堪称桥景一绝:两桥呈直角相邻,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除此之外,透过桥洞,还能看到洞外有天,水天相映,岸上人家炊烟袅袅,好一派诗意盎然的水乡风光!由此可见,江南水乡的小桥不仅站在水巷里,还牢牢地站立在悠悠的岁月中,不仅跨越河流,还跨越历史。最为著名的是周庄“双桥”(世德桥和永安桥)。桥洞“一拱一方”,桥面“一横一竖”,形状恰似古代使用的一把钥匙,当地人又称“钥匙桥”。1984年,赴美留学生、上海青年画家陈逸飞以“双桥”为题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在纽约展出,引起轰动,美国石油大亨哈默当即高价购买,于当年11月访问中国时,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陈逸飞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喜爱。一时间,藏在深闺人不识的周庄骤然大放异彩,人们发现在这山温水软的地方居然还有如此迷人的仙境。可以说是周庄的双桥把钥匙送到了陈逸飞的画中,也可以说是陈逸飞用这把钥匙,向世界打开了周庄这扇隐秘的大门。

  ——人家。人家有大户人家和小户人家之分。大户人家大都是富商、官宦的宅第,纵向多则七进,少则三进,横向大多是3-5间。周庄的沈厅为七进,同里的崇本堂为五进、耕乐堂为三进,所谓“侯门一入深似海”(崔郊《赠婢诗》),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蝶恋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些名宅大院包括大门、轿厅、客厅、正房、内室或后房以及小花园等,都是严格按照封建宗法和等级观念来布局的。如厅堂的主次,前后的序位,主客的区分,男女的贵贱,皆中规中矩,等级森严,纹丝不乱,泾渭分明,严丝合缝,但我们看了以后,总觉得严谨过度、沉重有余,有的让人喘不过气来。小户人家的平民住宅,反而显得自然随和、亲切感人。有的沿街,有的沿河,前街后河,前店后宅,前店后坊,上宅下店,平房楼房相掺,山墙形式多样,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色彩淡雅,大都透露着世俗化的温暖情怀和更接地气的人间烟火。许多人家的建筑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连绵一片的聚集气势,也会因此在两组住宅之间夹出一条条道路来:如果宽一点的就叫“街”(一般的古镇只有一条主街),如果窄一点的就叫“巷”,如果再窄一点的就叫“弄”(西塘的石皮弄最宽处1米,最窄处只有0.8米,仅容一人通过,所以叫“一人弄”)。巷比街窄又比弄宽,既有街的品质,也有弄的韵味,两全其美,一举双得,这也就难怪诗人们都乐意把走街钻弄的深情,尽付小巷风流之中。戴望舒的《雨巷》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人们的目光也许会更多地被细雨缠绵中的丁香姑娘所吸引,看着她在伞下蹁跹,跟着她在路上飘逸,风情万种,风姿绰约,纤细背影,渐行渐远,殊不知,正是那个幽深曲折小巷方可将诗人这种摄魂夺魄的感觉如此酣畅淋漓地蜿蜒到人们心中!

浙江湖州市南浔古镇 江南时报记者 钱海盈 摄

  由此看来,江南古镇不仅指时空意义上的外在特征,也代表着精神发动的文化归属,其丰厚的内蕴覆盖到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诸多人文领域,成为一种蕴含多重、立体多面的语义空间。划过千年时光,憧憬繁花似锦,寻找梦里水乡,粉墙黛瓦显秀姿,廊棚水月诗一行,江南古镇总有一份独特的气质,富而不显,贵而不炫,一拨一抚,荡气回肠,好像筝瑟悠扬的弦外之音,也能够听到古镇的前世今生和悲欢离合。世事纷繁多曲折,未及启唇已忘言。人们喜欢江南古镇灵秀而不浮夸的气质和质朴而不喧嚣的风格,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如痴如醉。“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在心里,在梦里,在情里,在镇里,一见钟情,未知何年,此时此刻,就是梦里水乡的花样年华。

(本文作者张永祎系文艺评论家,作家,江南文化学者)

标签:江南;古镇;水乡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