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赏月
2022-09-04 19:5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郑学富  
1
听新闻

  中秋赏月由秋分祭月转变而来。祭月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上古时期作为节令祭祀仪式被列入皇家祀典,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秋分之日,都是在农历八月,但是具体日期每年都不同,所以不一定能碰巧赶上圆月。而祭月无圆月则大为遗憾。所以,后来人们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秋除了祭月的仪式外,又衍生出游玩赏月的风俗。

  《晋书》载,早在晋代已经有泛江赏月之俗。东晋建都建业(南京),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牛渚(今采石矶),汉时即隶属丹阳郡秣陵(今南京)。中秋之夜,谢尚泛舟牛渚江上赏月,听到一艘运租船上有人咏自作的《咏史》诗,声调清和,辞藻出众,他驻听良久,大为赞赏,便邀来叙谈,此人即是穷书生袁宏。袁宏出生于一个世族家庭,年少时其父临汝令袁勖去世,家道因之中衰,以运租为业。谢、袁二人身份悬殊,却一见如故,吟诗畅叙直至天明。袁宏得到谢尚的赏识,被特聘为其参议军事,从此踏上仕途。“牛渚玩月”的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此后文人雅士亦趋之,于是泛舟、登楼玩月者连绵不绝。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开始兴盛,其内容也融入了唐朝开放包容、自由浪漫的时代精神,演绎出更多的传奇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与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活灵活现,使中秋文化充满瑰丽多姿的色彩和浪漫迷人的魅力。唐开元十五年(727)秋,李白途经金陵,在牛渚饮酒赏月,听说此段佳话,望月怀古,遂作《夜泊牛渚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到了宋代,民间赏月活动已形成规模。南唐后主李煜在即使被俘囚禁于汴梁时,仍念念不忘南京的中秋之月,他在《虞美人》中叹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京梦华录》描写中秋赏月盛况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八月初二,徐达攻下元大都。捷报传来,朱元璋兴奋异常,传谕在中秋之夜与民同乐,赏赐群臣月饼,赏月赋诗。此夜,南京城内丝竹悠扬,非常热闹,人们绘月宫图,陈列鲜果、月饼,燃点斗香,竞放水灯等,把盏玩月。

  明清时期,南京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明初南京有望月楼,夫子庙秦淮河南有玩月桥。中秋之夜,明月高悬,人们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元朝诗人萨都剌有“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的感叹;清代文人侯方域有“秦淮桥下水,旧是六朝月”的咏唱。清人潘宗鼎《金陵岁时记》记载:“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如宝塔形,上加纸斗,名曰‘斗香’。”

  古往今来,人们祭月、赏月,寄托了几许情思,抒发了多少情怀。中秋咏月诗篇浩若烟海、汗牛充栋,还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令人荡气回肠,心潮澎湃。全词清丽雄阔,豪迈旷达,浪漫奔放,堪称是中秋赏月的千古绝唱。

标签:赏月;南京;望月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