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信义和家国情怀编织人生
2022-05-22 19:3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睿恬  
1
听新闻

  他是诗人,也是城市管理工作者;他是有情有义的丈夫,也是孝顺的儿子——他叫方述怀,前不久,其家庭入选了全国妇联表彰的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南京溧水区城管局干部方述怀的故事在他的家乡早已被口口相传,作为退伍军人,他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忠厚传家,信守牺牲战友生死嘱托,赡养战友父母30载,是涵养道德、厚植孝道的新时代家庭楷模。

战友嘱托一诺千金

  “1984年,我担任南京文学创作讲习所诗歌辅导老师,经常收到一位学员从云南寄来的写在压缩饼干包装纸上的诗歌作品。”南京市作家协会顾问、著名诗人冯亦同告诉江南时报记者,那些诗歌非常有生活气息,忠实记录了云南前线军人保家卫国的热血情怀。

  1981年10月,18岁的方述怀光荣参军,先后任战士、打字员、保密员。3年后,跟随所在部队奔赴云南前线。投笔从戎后,他多次冒着炮火采访、报道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当然,也没有忘记他所热爱的诗歌。

  前线条件艰苦,纸张稀少,方述怀就把诗句记录在压缩饼干包装纸上,在猫耳洞里整理思路,在小小的纸片上创作了许多战地诗歌。他的诗歌被送到当时著名的“文学黄埔军校”——南京市文学创作讲习所,冯亦同阅读之后,在《文艺学习》上刊登了这些满是硝烟的作品。

  在老山前线作战时,方述怀遇到了溧水老乡韦仁义。“战场危险,遇到同乡人,我俩就更觉得亲切。那时我们约定,如果有人牺牲,活着的人要把战友的遗物带回家,代为照顾双亲。”方述怀说。

  1984年12月24日,身为炊事班副班长的韦仁义在往阵地送饭途中,被一发炮弹击中,壮烈牺牲。1985年11月,方述怀复员回到溧水后,立即去看望韦仁义的家人。“二老得知儿子牺牲在前线,可以说是‘一夜白了头’,韦仁义的妹妹在一旁痛哭,我心里很难受。”方述怀回忆道。从那天起,方述怀主动担起了照顾牺牲战友双亲的责任,将二老当成自己的父母孝顺,替战友尽到当儿子的义务。

家国情怀铭记于心

  或许,谁也没有想到,对战友的承诺,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实现。

  方述怀自复员回村后就尽心照顾战友父母,事事包揽,尽心尽责,村里人觉得他非常优秀,不断有人上门说亲,但方述怀却没有心思谈恋爱。

  “后来,有个说亲的告诉我,这个人你认识,又细心又孝顺。”抱着好奇的心态,他决定去见个面。原来,相亲者正是韦仁义的妹妹韦秀英。1987年10月,方述怀和韦秀英喜结连理,从此。二人共同承担起赡养烈士双亲的任务。

  传统家庭美德铭记于心,融入血脉。岳父哮喘病严重,方述怀四处求医,花了几年时间终于治好了老人的哮喘。后来岳父查出直肠癌晚期,想回农村老家住,方述怀不放心,每天下班后骑自行车赶近9公里的路去照顾。

  榜样就在身边,方述怀的女儿从小耳濡目染,也很孝顺懂事。2019年,方述怀岳母去世,妻子因病需要长期治疗,女儿便为她妈妈制订了康复期间的食谱,定期带去复查身体。“去年,我60岁的时候,她还为我们老两口补拍了婚纱照,让我们陶醉在幸福快乐之中。”说起女儿,方述怀的脸上充满了笑意。

  方述怀不忘“小”家,更融入“大”家,他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道德观,实现家庭梦与事业梦的共赢。

  去年8月初南京疫情反复,方述怀管辖的区域距禄口机场较近,溧水区城管局组织12名骨干队员在一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方述怀担任党支部书记。在近40℃的三伏天里,他每天穿着防护服,背着30多斤的消毒用具,进入封控小区入户消杀。

  今年,南京疫情反复,溧水高速卡口成为重要防控点,方述怀主动要求前往防疫一线,配合公安等执法人员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在大冷天里一站就是一整天。

  在记者采访时,方述怀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每一个人都搭把手、出份力,才能战胜疫情,小家才能安享幸福生活。”方述怀说,家国情长始终铭记于心,只有默默付出,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才能有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底气。

  如果说军旅生涯磨砺了方述怀的意志,诗歌给他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而踏踏实实地忘我工作,则给了他展现自己的舞台,也让他的家庭生活有了一份浪漫和朝气。有了这个家,山不再高,路不再长。 

(见习记者 张睿恬)

标签:述怀;孝顺;溧水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