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达艺思之三十一
2022-05-22 19:2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言恭达  
1
听新闻


恭达艺思之三十一

言恭达

  ▲艺术创作需要长期的技巧法度训练和对传统精神的把握。眼下,“为古人奴”的作品毕竟仅是艺术创作的第一步。“得鱼忘筌”,广大作者努力追求着具有新意的作品,它既有经典传统又具出新变化;既有历史的沉积,又具个性的张扬。其艺术作品特征则是既显功力,更赋情性——“从心所欲不逾矩”。

  ▲书家与书匠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书家有思想,有个性,有风格。严格地说,真正的“书法家”必定是一位艺术思想家。思维浅薄,见识低劣,只懂技巧,卖弄“小机关”,仅书匠而已。书家应执着地追求自己的艺术个性,“面面俱到”的“求全意识”,必然导致“一无是处”。正如有高峰必有深谷,与人类现有博大的知识汇集总和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与之相比都会逊色。

  ▲书家要有大家子气,经过“极限训练”后,敢于大失,才能大得。要沉得住气,耐得寂寞,甘于淡泊,不必急于好名,不必早求脱化,凡艺“大器晚成”者居多,能沉下去将基础打得扎实一些,则他日自不可限量。

  ▲书法创作者的气质、阅历、学养的不同和对书法理解的差异,有利于书法创新的多样化。既师承传统又锐意创新者,他们的聪明在于以自知、自信、自主的心理状态,将传统的艺术精神,潜化为艺术个性的创造;在于懂得博取约收,融会化合在创新中的效能;在于懂得“书外功夫”,懂得对生活、对时代的感悟,以自我的情性、气质,努力捕捉传统书法中与自己内心共鸣的艺术语言与表达方式。

  ▲诗书艺术创作的心理体验是书家诗人的心灵与人类精神交融,是对宇宙生命与自我生命的双重感悟。因此,一件书法的文字内容决定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它是艺术语言与视觉图式感人的前提。“文章宜养性,气节重修身”“闲斋坐冷参书透,古砚磨穿悟道真”“沉醉书林,文心添锦绣;鹏飞瀚海,笔底起波澜”……将诗书融会贯通,畅其胸臆,散其怀抱,以己之感直抒性情,这是传统文化的守望者,是当代生活的体验者,更是社会担当的实践者。

  ▲在传统书法进入现代审美的文化语境下,当代书艺创作传统意义上的“专、精、深”在渐趋弱化,书法现代性的转换已被众多书家赋予不同的混融与多元的审美范式而进入令人迷惘的误区,这是当今书坛面临的十分严峻的局面。

  ▲书家当以作品来说话,以不断的吐故纳新来维持自己的艺术生命。他的存在价值是创造—否定—再创造,假如你的作品规范程式化了,那你的艺术生命即将终结。

  ▲个性即是创新,艺术不在于新与旧,而在于美与丑。新而不美,装腔作势,趋附时俗,何谈创新?我们常说“濯古来新”,必须由传统入,自传统出,厚积薄发,才能化古为新。书法艺术本质上是书家性格、学识、修养、阅历和创作实践的浓缩与表露。“书功无内外,善悟胜勤学。”胸中须有储墨,才得精思卓识。用真性灵挥写,以平常心处世。

  ▲中国书法取形为下,取神为上,形为技,神为道。重技而不溺于技巧,由“技”入“道”而达“意”,形神兼备,心手双畅。这是深层的“意”,是一种植根于中华大地的文化精神!浩浩乎沛然于人性的华茂,此笔下的盎然生机,所标识的正是一种可供时代观照的生命情态!

标签:书家;创作;作品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