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探索“青春UP主”培育 融媒育人新路径显成效
2025-09-29 09:44:00  
1
听新闻

  活动引领:培育计划启动,创意作品崭露头角

  9月28日下午,在常州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团市委等单位指导下,2025常州市“青春UP,常州来说”培育计划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院正式启动,旨在助力百余位在常青年创作者实现梦想。

  启动仪式上展播了一批优秀新媒体作品,其包括该校大生记者团成员孟晓康、喻戈、姚佳明、曹馨妍创作的抖音作品《常州,Young派新场!》《是城市推荐官》等。这些作品通过大生视角,活力四射地打卡常州文化广场、大庙弄等地标,运用快节奏剪辑、动感音乐、流畅转场与创意运镜,生动展现了常州现代化风貌与历史文化底蕴的融合。作品在抖音平台发布后获得大量点赞转发,反响热烈。该校共有20名生凭借出色创意成功入围该培育计划。

  作为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院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为师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校融媒体作为坚实后盾,为生团队提供了从创意构思、拍摄制作、后期剪辑到多平台分发的全方位技术支持与导师指导,确保创意能高效转化为高质量新媒体产品。

  平台赋能:融媒启用,构建全媒传播新矩阵9月14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院融媒体平台正式上线。截至9月底,该平台已综合展示新闻文章4302条,微信公众号推文2054条,视频号视频68个,传播效能初显。

  据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毛加明介绍,自2023年11月获批江苏省教育系统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以来,该始终坚持“新闻+服务+育人”三位一体定位,精心运营校官方微信、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37个融媒体账号矩阵,成功培育“追梦人”“青春礼赞”“美育润心”“AI校园”等一批优质内容品牌。全年产出融媒体作品超600件,在国家级、省级赛事获奖40余项,多部优秀作品获新华社《瞭望》、《强国》、《江苏教育发布》等权威平台发布,充分展现了师生的创新力与网络引领力。

  校已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同频共振的校园网络传播体系。通过统一策划、分类制作、精准推送,显著提升了内容的传播力、引导力与影响力。各平台在保持特色的同时,能围绕校重大活动、重要节点协同发声,形成合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136条,粉丝增长至6.4万,阅读量达30万,单条最高阅读量3.7万;视频号发布63条,播放量18万,单条最高播放量2.8万;官方抖音号发布32条,累计播放量7万,单条最高播放量1.7万。

  在融媒体的工作室内,指导教师陈翼正带领大生记者团成员进行内容创作。坚持深入一线,挖掘典型人物与感人故事,各品牌栏目已成为校园文化新亮点,深受师生家长认可。依托融媒矩阵开展的“开第一课”“姐带你看溧阳”“体育文化节”等直播活动,单场观看人次超18万,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情感凝聚力。

  基础夯实:软硬件双升级,筑牢融媒发展根基

  为支撑融媒体建设,校整合现有场地资源,改造演播厅,新建融媒体内容创作、大生记者团工作室等功能空间,配备了绿幕、大屏显示器、专业摄制及后期设备等先进设施,打造集信息生产、创意生成、活动直播、业务培训、内容服务、沙龙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晓瑨指出,这些硬件升级为融媒体内容的高质量产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软件系统方面,校打造了信息化融媒体管理系统,优化了信息采集、内容编辑、三审三校、融媒发布、数据统计等全业务流程,实现了二级院、职能部门与校层面的全流程可视化协同管理,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校还积极拓展外部合作,与常州现代传媒集团常观、溧阳融媒体等建立共建机制,通过资源共享、共建实训基地、定期举办交流研讨会与技术培训班等方式深化合作。孙晓瑨副部长表示,共建以来,双方已共同采编发布20余条融媒内容,多平台同步传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未来展望:技术赋能与机制创新,打造“常机电模式”

  展望未来,随着融媒体建设的深入推进,校计划进一步定制开发融媒移动应用平台与媒资库平台,集成新闻资讯、多媒体内容、个性化推荐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体验。

  校将持续优化融媒体的运行模式,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与激励机制,保障其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化校企合作、资源共享,致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校级融媒体品牌。

  毛加明部长强调:“们将通过AI、5G等前沿技术赋能融媒体内容生态系统构建,为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更强支撑,也为‘青春UP’等计划提供更优质的平台。”

  融媒体建设的“常机电模式”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创新力,为高职院校的融媒体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孙晓瑨 陈翼)

标签:培育计划;创意作品;学子
责编: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