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林|门道
2025-09-28 22:4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朱松林  
1
听新闻

门道

□ 朱松林

 

  “鱼有鱼路,虾有虾道”,民间广泛流传的谚语,说明各有各的生存之道、生财之门和生活之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门道”。

  省电视台对面的双龙巷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道路南侧的修旧摊点众多,修车补胎、缝纫织补、鞋底打掌、修锁配匙……应有尽有,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路边修旧摊点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尽管方便了居民的生活,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生计,但占道经营确实影响了道路通行。零零散散的摆放、乱丢的垃圾杂物、混乱的经营现场……严重影响了主城区核心地段的城市形象。

  老师傅是安徽人,和老伴来宁务工,修鞋摊点是转手而来的。按照规定,路边修旧摊点是照顾本地下岗职工的,但为了妥善处置,我还是“多顾茅庐”,耐心工作,了解老师傅的具体情况和真实想法。

  老师傅早出晚归,出门时带上中午饭,从摊前摆放的鞋子和排队等候的队伍,就能分析出老师傅中午从来不休息的原因。

  在荔枝广场上班的白领,大多利用中午的时间来修鞋打掌。老师傅端坐在马扎上,又黑又亮的围裙罩住弯曲的双腿。他用手将老花眼镜拉在鼻梁的高度,抬头目视着每一个修鞋的顾客,打量着每一双鞋的皮色和品质,慢条斯理地和顾客交流着。

  “这双鞋打掌要60元,普通鞋掌与鞋底匹配度不好,会影响鞋底的摩擦和寿命……”老师傅用非常专业的口吻告知一位漂亮的姑娘。

  我仔细看着,老师傅从围裙罩着的双腿下摸出两块鞋掌,叮叮当当地一阵敲打,鞋底平整如初。在惊叹老师傅手艺高超的同时,我暗自琢磨,都是从双腿下取出的鞋掌,为何价格和品质就不一样呢?

  等顾客走后,我直言不讳地与老师傅攀谈起来。

  老师傅表情微微一怔,“鞋掌品牌不一样,规格也不一样,材质也不一样,所以价格也不一样……”

  我仔细端详着老师傅的手,茧皮厚,而且都开裂了。“还有手感?”我将信将疑。

  在我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得到真相不罢休的穷追猛打下,老师傅自知很难自圆其说,索性和盘托出。

  “来我摊位修鞋的顾客,多为女性,而且不外乎三类:第一类是周边小区的居民,这是常客;第二类是来南京旅游或到鼓楼医院看病的;第三类是从荔枝广场那边过来的,不是在省台上班,就是到商业综合体消费,这类顾客层次较高。”我恍然大悟,茅塞顿开,老师傅不仅手艺一流,“门道”也很深奥。怪不得老师傅不愿摊点被取缔,原来每天的收入相当可观。

  为了妥善处置老师傅的修鞋摊点,我也是苦思冥想,积极探索彼此都能接受的“门道”。

  时值社区打造为民服务中心,构建“15分钟便民圈”,经多方协调,因势利导,最终成功将老师傅的修鞋摊点转移至服务中心内继续经营,既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又解决了老师傅的生活来源,可谓两全其美,皆大欢喜。

  几年后,老师傅积攒了足够的养老本钱,离开南京,回到老家颐养天年。

标签:老师傅;鞋掌;门道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