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套苏超“1+13”明信片在宁首发
绿茵激情邂逅书法风骨 光影瞬间交融楹联韵味
2025-10-19 22:4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姬传涛 徐曦 张姣姣 杨爽  
1
听新闻


绿茵激情邂逅书法风骨 光影瞬间交融楹联韵味

全国第一套苏超“1+13”明信片在宁首发

  “苏超之超,超越足球,超越江苏;苏超之超,超越平凡,超越梦想……”10月17日,在歌曲《苏超之超》激昂振奋的旋律中,“苏超”明信片首发仪式暨摄影书法展在新华全媒体艺术馆隆重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国邮政江苏省分公司、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和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共同主办,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分公司与江南时报社携手承办,江苏省集邮协会倾情协办,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江苏省摄影家协会鼎力支持。

刘灿铭、张峰、黄建伟、章剑华、周游、吴波、张新华、管云林(从左至右)共同揭幕

  活动现场,江苏省文联主席、江苏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会长章剑华,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长周游,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黄建伟,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峰,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波,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灿铭,中国邮政南京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新华,江南时报社社长、总编辑管云林共同登台揭幕,见证这一体育激情与人文雅韵共融的璀璨时刻。

  当足球的激情邂逅书法的风骨,当光影的瞬间交融楹联的韵味,“人民的足球,纯粹的快乐”便在这方寸明信片上凝为永恒。据悉,本次活动面向全社会正式公开首发“苏超”明信片套装,每套共14枚,其中1枚是对整个“苏超”赛事的热烈礼赞,另外13枚分别献予江苏13市球队,整套明信片设计精美,匠心独运。明信片主体采用特殊工艺,宣纸书上楹联,精心装裱卡纸外框,既显典雅又更加稳固。邮资面以摄影画面定格“苏超”精彩瞬间,邮资旁点缀各市队徽,包装的镂空插套设计,隐约透出内页摄影画面,整体视觉精美考究,突显独特气质。

黄建伟(右)向楹联家代表魏艳鸣(左)赠送明信片

  “苏超”的火爆不仅持续点燃大众的足球热情,而且筑就跨界合作、破圈生长的舞台,奏响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新乐章。在江苏省文联主席、江苏省当代艺术创作研究会会长章剑华看来,“苏超”已经超越了足球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他还专门为此精心作词、以AI谱曲创作了歌曲《苏超之超》。

  章剑华连用“四个非常”形容“苏超”及本次活动:“非常精彩”——红遍大江南北的“苏超”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体育赛事,其热度与影响力实属难得,堪称“非常精彩”。“苏超”自诞生起就肩负着推动江苏足球发展、提升本土足球竞争力的使命,其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打造专业赛事团队,让比赛的观赏性和规范性不断提升。“非常江苏”——“苏超”诞生的背后,蕴含着江苏独有特点。江苏13个设区市各具风采,常被网友趣喻为“散装江苏”。这个“散”并非“分散”,而是一种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生动写照。在这样良性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均衡前进正是江苏的特点。“非常文化”——在江苏深厚的文化积淀中,最鲜明的是水文化,特质在于刚柔并济。江苏人既有柔和的一面,也具备“水滴石穿”般韧性的一面,这样的柔和与韧劲同时体现在经济、体育和文化各个领域,与“苏超”赛场高度契合。“非常传播”——“没有传播,就没有影响力”。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等众多媒体的力量让“苏超”赛事传播至大江南北。此次活动,也正是“非常传播”的生动实践。

“苏超”明信片“闪现”南京地铁奥体东站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峰认为,“苏超”从体育竞技的盛事升华为凝聚情感、激发共鸣的文化现象,离不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作为主流媒体的创新传播,也离不开省文联及各文化机构艺术家的执笔、摄影,为赛事注入人文内涵与文化价值。作为深耕地方的百年央企,江苏邮政积极把握文化脉搏,主动融入这场全民盛宴,将赛事精神与邮文化相融合。本次活动将赛场的拼搏瞬间、球迷的炽热呐喊与城市的独特风貌融于方寸之间,以明信片为载体、借助独特工艺,传递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的艺术魅力,将“苏超”精神“邮”递千家万户,“邮”传大江南北。“此次跨界合作,是深化融合模式的创新实践。江苏邮政期待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以及各位嘉宾深入合作,在传统文化与赛事文化融合创新的征途上携手共进,以更多精品力作、更优服务体验,回应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未来,江苏邮政将以光影为媒,共拓文化新视野;以创新为擎,共辟服务新渠道;以合作为楫,共启发展新篇章。

  楹联虽用字凝练,却饱含着对“苏超”的万千深情祝福。“近几个月来,‘苏超’赛事如火如荼,江苏省楹联研究会携手江南时报社、省书法家协会等单位,成功将古老的楹联艺术与充满现代活力的足球赛事相结合,用笔墨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用联语为体育精神礼赞,还印上了‘助威棒’、乘上了飞驰的地铁。今天,我们又将这份精彩与感动,浓缩于方寸之间。小小明信片意义非凡。”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长周游现场为大家解读“苏超”综合联、南京队楹联的创作背景和深厚意蕴。

“苏超”明信片

  周游认为,本次“苏超”明信片活动是传统文化与体育联姻的生动体现,是对“苏超”赛事最富文化底蕴的加油助威,是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对于楹联文化自身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苏超’创作楹联,促使楹联家关注生活,从火热的体育实践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既有传统格律之美,又充满时代气息、为当代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再通过明信片这种大众化的载体,更广泛地接触到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群体,或许还能启蒙青少年了解并喜爱上楹联艺术,从而为楹联文化的传承发展播下更多的种子。”

  “回望‘苏超’一路走来的足迹,它从‘人民的足球,纯粹的快乐’这一初心出发,如今已燃动江苏、辐射全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现象级赛事!它为什么能强势‘出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流媒体的深度参与和全情报道,将江苏的文化故事多元挖掘、生动讲述、热烈传播!今天,我们精心打造的这套明信片,正是‘苏超’文化热潮中绽放的一朵创新浪花。它同样源于一个点子——如何让体育激情与文化底蕴更深层次地融合,创造一份可传递、可收藏、可品味的‘苏超’记忆?当主流媒体携手中国邮政,当楹联书法邂逅摄影佳作,当传统文化碰撞群众体育,多方力量跨界合作、精心浇灌,让创意金点子破土而出、破圈生长,历时两月,最终铸成这一套14枚诚意满满的明信片套装,定格‘苏超’的最美时刻、最美画面。”江南时报社社长、总编辑管云林在致辞中深情回顾,火热的“苏超”已完成向文化表达的华丽转身——绿茵场化为文化传播的新舞台,足球成为我们解码城市、阅读江苏的崭新符号。而“苏超”明信片的推出是一次成功的“体育+文化+传媒+邮政”的跨界整合创新,赋予体育赛事文化灵魂,塑造“一城一队一文化”的独特标识,实现从“即时热点”到“永恒纪念”的转化,增强了江苏省内文化的认同感与凝聚力,为全国其他地区盘活本地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IP和体育文化名片提供了宝贵的“江苏方案”。“愿这套满载文化的明信片,能成为邮寄快乐与情怀的‘城市信使’,将江苏大地的足球热情传递到更远的地方,为这份‘纯粹的快乐’续写更加精彩的章节。”

  伴随着“苏超”进入四强比赛阶段,南京邮政特别制作了“苏超”四强城市明信片。活动现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邮政业务部经理黄海向书法家代表、省书协副主席刘灿铭赠送明信片。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黄建伟向楹联家代表、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魏艳鸣赠送明信片。中国邮政南京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沈峰向幸运球迷现场赠送实体“苏超”明信片,球迷现场寄出首张明信片。

  “此次发行的‘苏超’明信片将开展全渠道推广,不仅可以在南京邮政‘微邮局’线上平台购买,也会在全市各网点进行线下销售。”南京邮政浦口区分公司邮政业务部经理盖伟介绍,接下来,浦口邮政将以“苏超”明信片首发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出更多线上线下联动的邮文化产品,增强邮政服务的趣味性与互动体验,吸引更多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关注与参与。

  10月18日下午2时,汇集楹联、书法、摄影元素的“苏超”明信片“闪现”南京地铁奥体东站。发售活动刚开启,就吸引了许多前往奥体中心观看“苏超”半决赛的球迷驻足。有的球迷在快闪打卡板前与“南哥鸭”合影,有的拿起展架上的明信片细细翻看,印有楹联、书法和各市球赛精彩瞬间的明信片让大家忍不住拍照分享。“既能留作纪念,又能寄给外地朋友,太有意义了!”南京球迷王先生一口气买了3套。一个前来观赛的小朋友指着明信片上的照片兴奋地和家长讨论着,球迷李女士笑着说:“孩子是‘苏超’小粉丝,这套明信片既能满足她的兴趣,还能让她感受书法楹联之美,一举两得。”发售现场,南京邮政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着大家关于明信片材质、邮资使用等疑问,为当晚的“苏超”半决赛营造了热烈的氛围。

  现场,球迷看到“苏超”明信片上的精彩瞬间,纷纷主动分享起自己与“苏超”的故事。“6月份我去现场看了小组赛,今天看到明信片上有那场比赛的照片,特别激动!”前来为泰州队助威的靖江球迷宋先生拿着泰州明信片向记者展示。还有球迷翻出之前拍摄的观赛视频,互相交流比赛激情时刻。当文化旅游、特色赛事和文创消费形成闭环,“苏超”明信片不仅成为文化载体,也成为连接市民与体育与文化的纽带,激发文体旅商新活力。

  楹联的巧思、书法的意蕴、摄影的匠心,让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体育激情完美融合。“苏超”明信片首发仪式暨摄影书法展不仅为全民体育赛事呐喊助威,而且是一次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当一张张“苏超”明信片飞向四海,文化的力量在方寸之间生生不息。

  (江南时报记者 姬传涛 徐曦 张姣姣 杨爽 文 刘莉 张睿恬 袁宇韬 摄)


扫一扫

 

视频更精彩

标签:明信片;江苏省;楹联
责编:滕方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