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11月11日,“歌唱祖国 山海同心”——锡山区与天津音乐学院战略合作启动仪式在荡口古镇举行,以音乐为媒,开启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副院长章梅,艺术实践中心副主任王达,音乐教育与艺术管理学院副书记朱琳;锡山区人民政府区长顾文浩,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杭成,副区长保海燕出席活动。
歌起荡口,文脉承千年

锡山是人文荟萃的江南水乡、民乐之乡。70多年前,天津音乐学院老院长、从荡口古镇走出去的人民音乐家王莘创作出《歌唱祖国》这一不朽经典,成为全球华人的情感共鸣。荡口古镇的音乐文脉深厚,清代音乐家华秋苹在此编撰中国首部系统《琵琶谱》,周少梅、刘天华等民乐大师曾在此切磋研磨、革新技艺,让古镇成为“没有围墙的民族音乐殿堂”。
当前,无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音乐之都”称号,锡山以荡口古镇为核心激活本土音乐文化资源。此次与天津音乐学院的合作,不仅是传统底蕴与时代活力的碰撞,也是文化根脉的传承与对话。

“天津音乐学院将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深度对接锡山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发展需求,在精品剧目共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多个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合作。”王宏伟表示,期待共同谱写“音乐赋能城市发展、文化引领时代风尚”的壮丽新篇章。

“期待以此次战略合作为契机,推动津门悠扬的旋律与江南灵秀的山水深情相拥。”顾文浩表示,锡山将提供最优质服务、最坚实保障,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古镇底蕴、促进文化合作三个方面与天津音乐学院开展深度协作,为人文锡山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校地合作,绘就新蓝图
活动现场,锡山区与天津音乐学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为“王莘爱国精神及音乐理论研究会”“天津音乐学院荡口古镇实践基地”揭牌,构建起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双向赋能的合作格局。

据了解,王莘爱国精神及音乐理论研究会将筹建天津音乐学院王莘纪念馆,依托学院学术与艺术资源,结合王莘爱国主义故事与锡山历史文化特色,开展人才培养、主题作品创排以及巡演等活动。天津音乐学院荡口古镇文艺创作实践基地将把锡山作为学院师生采风创作和艺术实践的“实验田”,推动专业艺术与水乡文化融合,擦亮“王莘故里”文化品牌。此外,双方还将依托学院教研力量、文艺作品和市场资源,拓展文化产业合作。
乐声传情,薪火永相传
整场活动以音乐为纽带,串联起历史与当下、传承与创新。原国旗护卫队队员执礼升旗仪式,鲜红国旗与爱国情怀交相相映。微纪录片《永恒的旋律——人民音乐家王莘》追溯王莘的艺术足迹和赤子情怀。
琵琶合奏《步步高》源自华秋苹《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丝竹婉转尽显江南韵味。荡口中心小学合唱团唱响王莘作曲、钱伟长作词的《今日幼苗,明日栋梁》,稚嫩歌声展现锡山音乐教育的薪火相传。天津音乐学院学子带来《晋察冀》《英雄的阵地马良山》《无锡景》《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歌曲串烧,南北乐风碰撞出精彩火花。锡山籍演员张娴演绎王莘作品《无锡,美丽的城》,乡音乡情引发全场共鸣。

活动尾声,王宏伟领唱《歌唱祖国》,激昂旋律回荡古镇上空。台下众人齐声合唱,歌声饱含对祖国的热爱、对音乐的热忱。
从荡口古镇琵琶谱的千年回响,到《歌唱祖国》的代代传唱,锡山的音乐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肌理。此次合作不仅是锡山与天津音乐学院的“山海之约”,更是无锡建设“世界音乐之都”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校地合作的持续深化,锡山将始终以乐为桥、以文化人,让爱国之音、民族之韵永续流传,为“世界音乐之都”书写更动人的时代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