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鸟《啸傲苍穹》(纸本水墨,236.5㎝×138.5㎝,2024年5月)为曾景祥衰年变法的代表作之一,为拙作《诗咏中华》中的重要插图。画作题诗:“清天气朗白云飞,大丽含羞伴翠微。拄杖庭前观雁鹤,迎风劈浪展神威。”署款:“甲辰孟夏桃花江游子曾景祥画并诗,于湘潭读月楼,时年七十又五岁矣。”钤印:“曾景祥”(白文),“桃花江”(朱文)“花鸟传情”(朱文)。画作意象为大丽花、蓝天白云、鸿雁白鹤。大丽花又称大理花、大丽菊、天竺牡丹,原产墨西哥、危地马拉及哥伦比亚一带,大致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传入中国。花型多样,花色涵盖红、紫、白、黄等7种。花期通常从5月或6月初绽,可持续到9、10、11,甚至12月。白色大丽花为稀有品种,象征纯洁高雅,有“花中尤物”“花中贵族”之雅誉。梁文君《大丽花》诗云:“丽质芬菲压众芳,仙姿美艳比花王。”西方最早画大丽花的画家有保罗·塞尚和克劳德·莫奈,中国最早画大丽花的是林风眠。曾景祥的花鸟体现鲜明风格,简约清雅,明快幽静,而此作彰显雄浑超旷、静谧清空之意境。
曾景祥是学者型卓越画家,耽于吟咏,长于书法,深于哲思,人物、山水、花鸟皆工,而以花鸟为最。画家作为红

《啸傲苍穹》,纸本水墨,236.5㎝×138.5㎝,曾景祥,2024年5月
色热土、文化名城湘潭文艺界的领头雁、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的首任院长,为三湘艺术事业的发展、艺术人才的培养贡献卓越,他的创作获得林凡、邵大箴、薛永年、陈传席等名流方家的高度评价。画家以如椽之笔抒遣壮怀逸气,永驻时代春光,在科研和创作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曾景祥的画风着意追求诗书画的和谐统一,追求古雅高华、超旷清宁之美,这在《啸傲苍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牢记白石大师“诗书画都要上,不搞单打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告诫,师传统、师造化、师心源、师西方有机统一,广取博采,独铸伟辞。曾景祥“衰年变法”以来的系列创作,天机流淌,壮气凌霄,表达尚清雅、尚崇高的美学理想,以诗入画,以画悟道,体现浓郁的诗意和强烈的时代感。古人云:“年过五十不事工”,画家早逾古稀之年,而工笔创作向超旷雄浑、恢宏幽邃的方向发展,堪称艺术奇观,体现坚毅的意志与丰美的才情。
《啸傲苍穹》为典型的工笔花鸟。画作取景大致是描写故乡桃花江畔或南国名区洞庭湖滨的壮美风光,当然艺术创作是意中之境的具象表达,是一种特殊的抒情符号,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曲乐章,一篇专论,拓展出丰美的联想空间。绘画以“精彩瞬间”遣意抒情,这是典型化手段在创作中的运用。诗之美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而画之美是言在此而美在此,言有象而意无穷。诗词与绘画的比兴特点相通,而绘画更能体现色彩之诗、有形之诗的美感特征。
从画题来看,《啸傲苍穹》主体意象是白云、白鹤、大雁,衬托意象是大丽花。艺术之美在于整体的和谐,主体意象与衬托意象构成相互呼应、相映生辉之美,强化了画境的抒情色彩,产生难以言说的感染力与震撼力。

《啸傲苍穹》局部
凝视衬托意象,大丽花生机勃勃,素洁妖娆,国色天香,闪烁着一种淡雅高华的清光。以大丽花为审美对象体现画家独特的审美目光。大丽花仿佛集牡丹、芍药、莲花、菊花之美于一体,虽来自海外,早已是中华花族中的一员。画家对我说:“我的艺术理念唯意为尚,唯美为尚,不薄西方爱东方,不薄现代爱传统,鲁迅的‘拿来主义’是正确的。”这与林凡的观点一致。艺术创作根植传统并非拘守传统,应在不断优化中实现超越。美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从独特选材就可读出画家广阔深远的审美目光。所绘大丽花者九,整株七,折枝二;所绘花朵十二,硕大者二,正面朝阳者六,侧面绽开者四,含苞待放者二。花朵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或傲然绽放,或含羞初开,或打着花骨朵儿。花瓣雪白如玉,从形态中读出一种生命的力感。鹅黄的花蕊似带露珠,鲜活灵动。由花枝的雄劲,花叶的稠密,花形的多姿,花色的素洁,花蕊的鲜妍,可读出生气的欣荣,景色的绚烂,力感的雄强,油然想到画家对故园的眷恋,对诗意的陶醉,对时代精神的讴歌。
主体意象是蓝天白云、奋翼飞鸟。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画家借花鸟描绘天地之大美。语言高度简约,简于象而非简于意,言简意丰,鲜活灵动。传统花鸟多以珍禽异卉为审美对象,几朵幽兰、几枝梅萼、数只灵羽,追求清幽的禅意,常用“折枝式”截取局部,或用“三线架构法”(主线、辅线、破线)形成动态平衡,造境幽微,色调清雅,意境幽冷,以婉约幽邃为主调,当然是高境界的美,那是画家压抑的心境和灰暗时代风光的折射。而曾景祥的花鸟根植传统而境界独辟,体现精湛的功力,阳光的个性,诗化的激情,幽深的理趣。构图简洁,意象清奇,色调明快,韵致清雅。晚近的创作别开生面,诗意淋漓,以清雄巨丽为宗。构图伟岸,意象清雄,色调清逸,朗现恢宏雄浑、静谧幽深之意境,是胸次、才情、功力与时代风光的具象表达。
斯作所绘天空洁净幽蓝,用传统颜料石青着色,那一片幽蓝令人陶醉,可读出心灵的宁静。白鹤在无际的天宇奋飞,姿态轻盈,力感雄健,天空的幽蓝反衬了白鹤的素洁。白云的轻盈仿佛在我们的心中卷舒,洗尽我们的俗虑凡埃,如絮如绵,如盐如雪,如雾如烟,在飘荡,在缭绕,在弥漫,充盈于天地之间,让人想到李白的诗句:“秦山楚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通过蓝天白云的描绘营构出浩瀚无际、清新静谧的诗意空间,反衬幽花灵鸟的生命意志,生命神彩。精于画云是画家的绝活,多用没骨法结合水彩画的湿画法而为之。没骨法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主要特点是不用墨线勾勒轮廓,而是直接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通过渲染或点染的方式描绘物象,这是高难度技法,要求画家胸有成竹,一气呵成。湿画法是水彩技法之一,在湿润的纸面或未干透的颜料层上叠加颜色,通过水分控制使色彩自然融合,形成柔和过渡的视觉效果。此作运用没骨法、湿画法,表现白云朦胧柔和的视觉美感,形成光影过渡和虚化场景,增加了画境的空灵感和飘逸感。

《啸傲苍穹》局部
画题暗示的核心意象是指冲霄之鹤和奋翼之雁。白鹤是道家文化中的神鸟,吉祥长寿的象征,《诗经·小雅·鹤鸣》之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千古名句。你看,白鹤在蓝天白云中奋翼,昂首舒翼,伸足张目,穿云破雾,奋勇凌霄,似乎在丈量着天地间的距离。仿佛每一次振翅,都带着超脱尘世之韵律;每一次鸣叫,都表达了必胜的信念。那洁白的羽毛,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圣洁的光芒,似乎又带着一种不可侵犯的孤傲,如一道白色的闪电划破长空。宛如一位无畏的勇士,在广袤的天宇驰骋,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其胸次之博大,志向之高远,意志之坚毅。鸿雁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思乡怀亲、忠诚守信、团结协作、自由高远,《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画家笔下的白鹤与鸿雁灵犀相通,向同一方向奋飞。它们追求共同的目标,在天空中书写拉长倾斜的逗号,声音与白鹤应和,构成壮美的旋律在回荡。鹤雁奋翼的情景让人想到庄子《逍遥游》中对大鹏形象的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白鹤、大雁、长鹏,都是抒情写意的符号,是生命意志、时代精神的具象表达。
工笔以加法作画,写意以减法作画,而诗意的表达,哲思的抒遣,殊途而同归。林凡是卓越的工笔画家,他倡言“意工”说,所谓“意工”,是技法之精湛与意境之幽深和谐统一。曾景祥的创作以工于技、工于意取胜,线条、色调、意象、构图无一不是千锤百炼、镂情刻意而来。曾景祥的花鸟远取黄筌、李公麟等古代大家,近学陈之佛、于非闇等近现代名家,对宋人花鸟画研究尤为深入,又从油画、水彩中吸取丰富营养,而真正进入艺术创作又能泯来痕迹,技可游刃,新人耳目。从画作本体意象而言,大丽花的鲜活、素洁、欣荣与天宇的蔚蓝、白云的飘荡、白鹤的独啸、大雁的奋翼构成内在的呼应,异卉的静反衬了灵羽的动,白云的轻盈缥缈反衬了天宇的浩瀚清宁。花之妍、云之飘、天之蓝、鸟之飞构成一幅天地一色、万类自由的秋景图。此画借用山水竖构图之形式,似见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渺渺之美感特征。画作落款以瘦劲雄健之楷书,更增添了整个画境的雄浑感、清宁感。画作的题诗为点睛之笔,对画境的联想空间作了精准的点化,让人油然想到“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左思诗句)的超旷之境。整个画境应是化用刘禹锡《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诗意而来,而格调风神似比刘词更超旷伟丽,静谧灵和。
曾景祥是学者型艺术家,他从毛泽东主席的壮美诗篇中,从白石大师的美学思想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曾景祥所绘秋景图,让人油然想到主席《沁园春·长沙》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高旷诗意,但这种学习是遗形取神,不是表层的模仿。白石大师提出的“诗书画整体都要上,不搞单打一”的美学观点,曾景祥体会甚深,躬而行之,成就卓越。曾景祥学齐白石是遗形取神,没有画虾画鱼地去照搬照抄,而是独辟蹊径的创造,正如袁枚所说:“虽取勿取,虽师勿师”,形成独特风格。诗为华夏艺术之魂,曾景祥对此体悟甚深。其实诗与画的相通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联想空间的拓展。艺术的本体是技法,而美感的表达是诗意哲思。屈原在桃花江生活了7年,创作了《天问》一诗,屈原的美人芳草传统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极为深远,画家笔下的花鸟既是花鸟,又非花鸟,是诗意哲思的表达。曾景祥景仰屈原,他的花鸟创作受屈原“美人芳草”的影响甚深,生动含蓄,鲜活灵动,寄意幽微,表达了对故乡、对祖国、对时代的热爱之情。
雄浑超旷,静谧清空,应是曾景祥《啸傲苍穹》的主要特色,诗意之浓郁、骨力之雄强、哲思之幽邃、意境之空灵忻合为一,试以《读曾景祥工笔花鸟<啸傲苍穹>感赋五章》作结:
之一
南国川原静且空,仙姿娜袅笑金风。
白云飘忽蓝天阔,鹤雁冲霄入碧穹。
之二
精彩瞬间发素衷,清词简约韵无穷。
心埃俗虑全消净,壮志豪情逐鹤鸿。
之三
万类霜天竞自由,幽花妍笑鹤呼俦。
风烟俱净山川阔,秋色如诗一画收。
之四
美人芳草法灵均,墨彩淋漓写性真。
诗意哲思凝腕底,瑶章一品畅心神。
之五
鬓飞霜雪健如龙,变法衰年气势雄。
写意写心含万象,斧斤挥运夺天工。
(作者系湘潭大学教授,民政部希望工程书画专委会智库顾问、荣宝斋沈鹏诗书研究会理事、沈鹏介居书院院聘艺术家、卓越诗书画美评家、诗人)

曾景祥(1949年3月-),汉族,湖南桃江人。197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曾任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首任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擅长工笔画、写意花鸟画、水彩画与瓷绘,代表作品有《工笔画技法理论研究》《曾景祥写意花鸟小品精选》。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展览并被国内外机构收藏,201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后工笔与新境象》工笔花鸟画展,展出31幅融合传统技法与西式水彩的创作。发表专业论文30篇,出版专著与画册22部,内容涵盖工笔画技法理论及写意花鸟作品集。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科研课题1项及省部级项目6项。2025年受邀参加北京人美美术馆“经典与风范”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