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荣耀——致我亲爱的大舅潘星南
2025-11-10 20:11: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作者:兰兰  
1
听新闻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已泪如雨下,笔若千钧。

  《沉默的荣耀》这部剧,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尘封半个多世纪的记忆之门。吴石将军等先烈的身影,让我再一次想起我亲爱的大舅——潘星南。对这段历史我并不陌生,因为它流淌在我们家族浓情的血液里,流淌在我朝思暮想的怀念中。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海报

  在我出生之前,我大舅已为祖国献身在海峡对面的台湾。1951年,我的母亲从香港《大公报》上,看到了国民党破获中共地下党的消息和枪决名单。那一刻,她才知道,自己久已远行的哥哥,不是去香港谋生,而是肩负着解放台湾的秘密使命,踏上了一条献身祖国的不归之路。

  为了不让外婆承受这撕心裂肺的痛,母亲将这一秘密深深埋在心底,不敢泄漏。直到外婆96岁高龄离世,都始终以为大舅是滞留在香港,故常常念叨:“他不该去香港的,现在想回都回不来……”(当时香港还没回归)。母亲也曾一再叮嘱我,不要对外人谈起大舅,怕招来不测。这一方面是国家的保密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大舅的安全。现在回想起来,母亲要求的这份沉默,既是我们一家对国家的承诺,也是一道刻在我们心上的久久思念。

  我虽从未见过大舅,但他的身影却透过无数文艺作品,清晰矗立在我面前。《潜伏》里的余则成,《伪装者》里的明楼,《开枪,为他送行》中的英雄等等,每一次我仿佛看到大舅沉默而坚定的身影。

  直到近年,这段历史得以公开缅怀,我才终于挺起胸膛,骄傲地告诉大家:我的大舅,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大舅叫潘星南,他踏上革命的道路,深受我外公潘海良的影响。外公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宜兴陆平小学校长,做党的地下工作。组织过宜兴农民秋收暴动。大舅追随父亲和堂兄潘梓年、潘汉年的脚步,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以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担任中共地下工部局系统西区小学联合支部书记。

  1946年,大舅受中共中央上海局秘密派遣,前往台湾,化名潘承德,投身于解放台湾的隐蔽战线。入台后,大舅对外身份,先后任台北国语学校教务主任、台北县政府教育科教育股长、瑞芳镇金瓜国民学校校长。利用这些身份的掩护,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大舅为台湾的解放默默做了许多工作,宣传革命,传递情报。面对黑色恐怖,无惧牺牲。1951年,因叛徒出卖,大舅不幸被捕。面对酷刑,大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丝毫没有吐露党的机密。最终,在台北马场町刑场(即吴石将军牺牲处)英勇就义。当年的《中央日报》以“潜匪金瓜山支部破获”为题报道,称“两匪首昨晨正法。主要负责人潘承德与得力助手……”的消息。

  虽岁月悄悄流逝,然莽莽苍山为证。真是应了《沉默的荣耀》中吴石将军的那句话:“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大舅是何等无畏,何等的决绝!他和他的战友们,在踏上新的征途那一刻,即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现在回想起来,大舅真实的名字,或许长久杳无音讯,埋名隐姓,但大舅从事的事业却无尚荣光,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多少年过去了,大舅的妻儿、亲人,苦苦追寻他的踪迹,直至近年我们才更清晰地拼凑出大舅完整的光辉人生。尤其是大舅的儿子、我的表哥奔波上海、北京、香港和台湾,花了几十年时间,终使这段悲壮历史重见天日。2009年,在有关方面和著名记者徐宗懋先生的帮助下,前往台北马场町及大舅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寻找到大舅的遗骸,但终究未果。(但找到了“密使一号”案中朱枫烈士的骨罐,以及数百名赴台牺牲烈士的遗骸下落。)

  由于隐蔽战线保密工作的需要,大舅的真名潘星南一直未被公开,直至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向大舅的亲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并于2013年,中共中央关心下,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庄严落成。

  在那一片青松翠柏之间,在那潺潺流水与红叶之处,我们终于找到了大舅的名字——潘承德(潘星南)。

  大舅的英魂终于归来,大舅英名自此永在!大舅无言的奉献终于被深深地镌刻在千千万万人们的心间!

  当回溯这一切时,我已泪流满面。亲爱的大舅,我虽和他未曾谋得一面,睹其真颜,但大舅和无数先烈一起,用生命诠释的信仰力量,用鲜血铺就通往祖国统一的道路,我们听见了其铿锵巨响,也看见了其灼灼辉煌!

  我们必将传承大舅的事业与信仰,让大舅的英名,成为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奋发的力量!大舅,永远在我的身旁!

  (2025年11月10日)

标签:战线;沉默;英雄
责编:张睿恬

服务热线